新闻中心

《中国禹迹图导读》今天发布,收录禹迹点651处

2024-04-18 15:46

来源:

今天上午,《中国禹迹图导读》在中国水利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发布。这是我国首部以大禹文化为视角,记录、考证夏朝以来禹迹传播、发展过程的集大成著作,为大禹确有其人提供依据,是新时代禹迹研究和多学科价值探讨的创新成果。

《中国禹迹图导读》由中国水利博物馆、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联合编制,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是在2022年版《中国禹迹图》323个禹迹点的基础上,由全国百余位专家学者、文史工作者共同编著而成,并从全国近2000处禹迹点中,精选收录651处禹迹点。上千张图片及中国水系图集于其中,图文并茂,是探索大禹治水立国真相,研究大禹文化传播规律的当代成果。

据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该书主编邱志荣介绍,《中国禹迹图导读》集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收录的651处禹迹点有根有据、有图有文,还收录尧迹、舜迹、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等26处。全书约105万字,分为3编,其中,上编有《中国禹迹图》正图、《中国主要水系图》、序言、概述等,26个省份的323个禹迹点皆有“正图释文”,简介、实景图片及附录等十分详细;中编是“补录释文”,禹迹收录范围扩大到29个省份,禹迹点增加到651处;下编为“摘编”,分为“论述”“文献”“考察”“报道”“对外交流”“规范文件”等6个部分。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禹迹研究的轨迹和大禹文化传播的当代状况。《中国禹迹图导读》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禹迹类别、区域、流域的传播途径进行了梳理,有助于探索和促进多学科对大禹文化和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研究,为大禹确有其人提供依据;阐述和厘清了禹迹中的国家意义和各地的文化特色,有利于大禹文化的创新发展。

绍兴是大禹得金简玉书、大会诸侯之地,也是大禹陵所在地,重视大禹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是当代绍兴人的使命和责任。自2018年以来,绍兴先后发布了《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禹迹图编制导则》《中国禹迹图》《浙江尧舜遗迹图》等,禹迹研究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特点。

《中国禹迹图导读》的一大亮点是,通过对全国各地禹迹的考察、禹迹分布及内容分析,揭示了全国各地不同重点的大禹文化核心圈。如:四川多为大禹出生地的文化和传承记载;安徽多为大禹娶妻、会盟等文化记载;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等地多为大禹治水与移民祭祀文化等记载;河南多为大禹建都等记载;浙江(绍兴)为大禹治水毕功、归葬、祭祀等相关记载。大禹文化圈的揭示,对研究当地的自然历史环境、大禹文化的传播途径、祭祀方式和民族信仰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禹迹图导读》的另一亮点是,通过文献原创性找到了禹迹真实的发展规律。最早禹迹多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记录,如《山海经》《尚书》《诗经》《春秋》《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及先秦诸子的著作等,丰富生动的记载,使禹迹得以流传后世。汉代的《史记》《越绝书》等,其史料价值珍贵。新发现的遂公盨、秦公簋、容成氏竹简以及景云碑等考古性质的实物文献更是印证文献记载。这些古代文献是禹迹起源、传承的最权威记载。该书通过先秦文献关于史前大洪水和海侵海退及道家碑中海侵的记载,印证了黄河、长江、内陆、沿海各地都有大禹治水传说与故事的原因。该书将文献与考古互证,显示出大禹确有其人,大禹治水确有其事。

中国水利博物馆馆长陈永明认为,《中国禹迹图导读》的发布,是大禹文化研究的一件盛事,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探索上又增添了一项重要成果。《中国禹迹图导读》实现了图文的完美融合,是新时代大禹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它不但系统丰富了禹迹内容,还在大禹文化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源头与发展上作出了新的探索。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周能兵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