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晚自习”如何走得长久
咖啡课是最受欢迎的夜校课程之一。
“感觉像是回到了大学时期的社团”“太拼手速了,跟抢课一样”……近日,在绍兴某夜校微信群里,不少学员感叹,瑜伽、普拉提、拳击、茶艺等热门课程上线后被“秒光”。白天上班奋斗,晚上学艺解压,从火热的夜校现象不难看出,年轻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诸暨市依托飨街青年街区开设夜校;上虞区依托‘青椒书院’开设夜校;柯桥区依托邻里中心,再联合职业学校培养青年技能;嵊州市的青年夜校主打与传统文化结合;越城区的夜校则以社会主理人形式推出;新昌县的夜校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团绍兴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3月22日,“越青夜校”累计开设课程61项,其中免费公益课程25项,培训覆盖1940余人次,打造“越青夜校”培训阵地25个,链接青年社会组织33家,打造青年社群39个,关注青年6549人。
如何避免青年夜校昙花一现,让它成为常伴年轻人左右的文化载体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教师朱斐表示,夜校持续为青年“充电赋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组织和服务支撑。除了保持现有课程质量,还需要及时了解青年群体的需求,注入新的资源供给。此外,如何引导和规范夜校市场也是一个现实课题。相关部门需要制定行业规则,支持民间自发的夜校,并协调教学资源,以确保夜校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绍兴的青年夜校在探索中启动,尽管仍有许多需要规范与协同发展之处,但相信随着年轻人的不断涌入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绍兴青年的青春之夜,会更加多彩绚烂。
嘉宾说
团绍兴市委基层工作部副部长 王春波:
当下年轻人有终身学习、放松身心、社会交往、高性价比的四大夜学需求,夜校恰好提供了文化的供给,实现了社会公共资源和精神需求的精准对接。我们希望通过“越青夜校”来促进青年之间的交流和成长,为青年搭建学习与社交联络网,更好地服务青年。同时也希望能够链接、整合全市各类资源,瞄准青年需求,把“越青夜校”打造为服务青年的工作品牌,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记者 董晓晓 文/摄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黄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