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2023年底,绍兴市户籍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3.9万人,老龄化率30.16%。
如何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2月以来,绍兴市政协围绕“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组建课题组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高质量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出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兜底服务、发展“互联网+养老”、“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等建议。
在此基础上,市政协近日就该主题开展专题协商,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守护幸福“夕阳红”。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度机制保障。绍兴市政协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局长王佳和绍兴市政协委员、市职工中专校长王飞呼吁尽快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绍兴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处长傅迪平提出,构建“三级医疗体系+医养一体化”的准入、运营、退出机制,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动与融合。绍兴市政协委员、北京盈科(绍兴)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诸秦刚认为,“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在于低龄老年人与高龄老年人劳动能力的时序性传递,“希望推动‘互助养老’相关立法。”
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有力的资金保障。绍兴市政协委员、诸暨市委统战部部长楼闯和绍兴市政协委员、诸暨市信访局复查复核科科长吴镇呈聚焦农村爱心食堂建设,建议在强化财政保障的同时,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通过提供员工餐、便民餐、研学餐等市场化服务激发造血功能。“以房养老、以地养老是一条好思路。”柯桥区政协委员、平水镇党委副书记徐小玲提出,通过“租、转、收”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新昌县政协委员、县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经理赵廷美建议,促进养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养老设施投入保障难问题,推动基本公共养老服务的高品质供给。
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养老服务监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更高质量晚年。“要将监管融入养老服务全链条、全场景!”绍兴市政协委员、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广播事业部副总监倪婷呼吁,压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借鉴香港“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模式,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旅港同乡会副会长毛宇峰和绍兴市政协委员、香港庆楠护老院(荃湾)有限公司院长杨慧芳提出,可形成集护士、社工、护理员、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为一体的服务团队,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养老方式。
市发改委、民政局、人社局、卫健委等部门负责人与委员们互动交流。
市政协主席魏伟表示,要充分发挥绍兴宜居城市优势,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切实提升养老服务可及度和老年人的幸福感。市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养老服务短板,持续调查研究,精准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合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内容来源:浙江政协同心苑)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