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成一个“网红村”、一条“网红街”,余杭区的紫荆村和瓶窑老街,给正在共同富裕逐梦路上的越城打开了一扇窗。
这两年,“村超”“村BA”“村咖”等接连火爆出圈,似乎每个村庄都有“诗和远方”,然后一夜蹿红。就越城而言,鉴湖坡塘云松村有茶园、有古道,皋埠坝头山村有陆游,富盛有“上旺精神”……一个个专属的“乡村IP”,为乡村带来了一波波人气。一时间,民宿、农家乐、田园综合体,加上小火车、秋千、花海等游乐设施,仿佛成为“网红村”标配。
但网红要常红,不等于固步自封,有“天生丽质”也不等于“倾国倾城”。如果缺乏对自身优势的客观评估,投入不少,内容和形式却同质化,同样会导致市场接纳度和人流量不足,网红之路难以持续。
以紫荆村的瓶窑老街为例,之所以能成为研学网红打卡地,是因为它做足了“拿来”文章。拥有“非遗”不足为奇,但不走寻常路,按照需求“拿来”全国各地能工巧匠手工艺品集中展示,培育了新业态,提升了“自我造血”能力,吸引更多的人进来,红利自然也就来了。
紫荆村的红火启示我们,网红村要红出持久力,在用好自身资源禀赋的同时,不妨尝试“拿来主义”。比如,前阵子火出圈的越城区鉴湖街道王家葑村借势借力,无中生有打造“地掷球村”,就是一种有效的突围途径。当然,“拿来主义”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围绕自身发展的主体需求。毕竟,乡村产业发展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标准答案,但寻求什么样的答案很重要。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汤桂平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