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之故居、书圣风韵;诗路云门,传承千年。4月7日上午,云门雅集暨纪念王献之诞辰1680周年文化活动在绍兴平水镇云门寺举行。
《周礼》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纪念活动现场,来自兰亭书会的二十多名书法家及绍兴的书法爱好者们齐聚,怀着朝圣之心、崇敬之情为王献之雕像揭幕,并举行植树活动。兰亭书会副会长喻革良宣传祭文,沉稳而洪亮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将那个在云门寺勤练书法的画面带到了世人眼前。祭祀活动后,兰亭书会会长王建华题写云门雅集主题词,各位书法爱好者在他的带领下,临写王献之书法,题跋云门寺拓片,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先贤文脉,弘扬云门文化。
云门寺前身为王献之故居,是他隐居练字之所。王羲之《兰亭帖》真迹也曾长期保存在此。寺内,曾有王献之洗砚池等与书法相关的设施。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尚苦练书法的“退笔冢”与“铁门槛”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675年,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还在这里模仿兰亭雅集,举行修禊活动。
“王献之是“二王”书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兰亭序》曾经也是长久地保存在云门寺,留下了跟王羲之书法、王献之书法很多典故。”兰亭书会副会长谢权熠表示,此次再现“云门雅集”,众人同样是抱着这样的初衷,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同时也是让“云门雅集”等发生在云门寺的风雅韵事,有机会重现尘寰。
越地山水精华集于此处,加上又是高僧辈出的辉煌寺院,云门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脚步。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无论山水风光,还是文化内涵,都可谓独步越中,到过此地有名有姓的唐朝诗人就有400多位,被誉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第一名人客栈。“希望通过这样的雅集活动,进一步挖掘放大云门IP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大公众认知度,让更多的人知道云门、知道平水。”柯桥区平水镇党委委员、文联主席金莹说,以推动云门重拾其在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地位,成为文旅融合的新高地,开启“诗与远方”的新征程。
作者: 编辑:黄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