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爷自购保健品“护肝补肾” 结果把肝吃坏了

2024-04-07 08:27

来源:

前不久,65岁的陈大爷自觉乏力、胃口减退,于是来到绍兴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抽血化验后,医生发现陈大爷肝酶明显升高,达正常值的20多倍,将其收住入院进一步排查引起肝酶升高的原因。

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排除了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感染等常见病因。再三追问才得知,近2个月,陈大爷一直在服用一种在某网上购物平台自行购买的“护肝补肾”保健药物。

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杨锋结合上述原因及检查结果,考虑肝酶升高原因为“药物性肝损伤”,给予护肝降酶治疗10余天后,陈大爷病情明显好转。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添加剂,以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诱发的肝损伤,引起各种急、慢性肝病,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杨锋介绍,药物性肝损伤可发生于肝病患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可能由于超量或长期使用药物由其直接毒性引起。

杨锋告诉记者,药物性肝损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6个月内)和慢性(超过6个月)。而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小便颜色加深,化验可发现肝酶黄疸指数明显升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肝衰竭。此外,慢性药物性肝损伤通常与长期服用一些特定药物有关,可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肝酶轻度升高,多数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的症状。

“避免药物性肝损伤预防和早发现是关键。”杨锋表示,很多老人都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这时就需要对各种药物的禁忌和副作用有一定了解,特别是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减少多药并用,需要多种用药的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有过敏体质者及肝病患者,更需加倍谨慎,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同时,用药期间需注意不良反应,如有异常症状、体征,怀疑和用药相关,马上停药,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是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轻症患者可短期内康复,重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及用药。对于长期服用药物和保健品的老人,还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