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到夜里,强对流天气刷足了存在感。随着冷空气的强势入场,冷、暖气流展开了一场激烈斗法……”
3月27日午间,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的校园里,一周气象播报准时开始。这段3分钟左右的气象播报来自该校清清气象站,从撰(zhuàn)写气象稿到播报气象资讯,均由站内的小气象员们完成,既生动有趣,又“干货”十足。
播报背后不简单
当天的气象播报员是四年级的魏雨燕,除了播报一周天气情况,她还结合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在结束前作了节气小科普。
据了解,学校清清气象站成立于3月初,从3月13日起,每周三午间为全校师生送上一份气象播报。目前,站内共有17名小气象员。
“我把他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做每周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科普,从确定框架到播报内容,均由他们自己商量决定。我只负责最后的审核。”清清气象站指导老师黄伊恬告诉记者。
“我们在查找资料、撰写气象播报稿件的过程中,学习了更多气象知识。”小气象员庄雅琪表示,她播报的那天正值春分,“世界气象日”又快到了,小组成员一致决定把这两个知识点融进播报中。
老师黄伊恬透露,前不久,柯桥区气象局科普讲解员来校开展气象科普讲座。提问环节中,学生表现出的对气象知识的了解超出了她的想象。其中,气象站的杨沛骏还因表现出色,赢得了一个气象模型。
“这应该给清清气象站记上一功。”黄伊恬说。
专业知识巧积累
除了午间的气象播报,每周三下午,清清气象站还有一堂社团课。小气象员们会在课上拼装气象模型、学习气象知识,也会琢磨气象播报的稿件。
“这批孩子之前都没有气象方面的知识积累,但他们成长很快,经常会提出新的想法。可以说,我和他们是一起成长的。”黄老师坦言。比如,有一节社团课上,她和学生们聊起气象应急救护车,本该是以拼装模型为主的一堂课,结果师生们围绕气象应急救护车的应用场景、操作原理等展开了大讨论。
“加入气象站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气象学不仅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很重要,对研究地球也很有意义。当然,我还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各种专业术语,比如降雨量、风速、空气质量指数等等。”学生李子宜说。
而姚乐薇作为即将亮相的气象播报员,已经开始和组员商量起气象播报稿的内容了。“我们小组成员的思维都很活跃,大家会提出很多想法,互相启发和促进。”姚乐薇表示。听说目前“地磁暴”热度很高,他们暂将其定为科普主题。不过,稿件具体该怎么写,如何结合一周天气预报,几人尚在琢磨中。
(记者 王芳 文 通讯员 黄伊恬 摄)
(内容来源:树人导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