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小河的记忆

2024-04-06 09:01

来源:

有时候,尘封在心灵深处的往事,会因某个触点而突然打开记忆的闸门。前些日子,我陪同一位从外地来绍兴参观王阳明故里的文友时,站在西小河的王公桥上,颇有这样的感受。

西小河,究竟为何这样称呼,我不得而知。西小河从诞生那天起,就与住在临河的市民生生相依。她用清流,梳妆了两岸的风情,滋养了父老乡亲。

我无法忘怀西小河带给我的童年乐趣。我和邻家的孩子曾在西小河里游泳,站在河埠踏道上跳水。我还记得鸬鹚捕鱼的有趣情景,渔翁划着一叶小舟,鸬鹚在船舷上像卫兵一样排成两列,渔翁不停地用竹竿赶着它们下水捕鱼,不一会儿,一只鸬鹚嘴里衔着一条鱼从水面仰头而出。我还记得,每年梅雨季节,西小河的水一下涨到河沿,触手可及,这时,有捕鱼经验的人就在河边搭建起临时的鱼闸,闸的上方用稻草遮着,两侧用竹栅拦着,状如一间小屋,临河的一边装有闸门,人在闸内能看到鱼的动静,一旦游入闸中,一关闸门,鱼就成了囊中之物,这鱼都比较大,大多是四五斤重的鲤鱼。我还记得,河边常有挑货郎拨弄着货郎鼓吆喝着“鸭毛鹅毛鸡胗皮,甲鱼背、牙膏壳、破布头……换糖!”此时,孩子们跟在家长后面循声赶来……这一幕幕镜头,至今在我的脑海中不时闪现。

西小河两岸黛墙黑瓦,台门深深,既保存了古城的精巧与细腻,又融合了水乡建筑的灵动和雅致。少年时,爱好画画的我常常徜徉在西小河畔,真想用流动的河水洗笔,蘸涟涟清波研墨,将这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西小河画成一幅水墨画。

西小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500多年前,王阳明伯府第就在西小河附近,此地因王阳明授徒讲学,声名远播。父辈们津津乐道的“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在我幼小的心灵添上神秘的色彩。西小河边的阳明大埠头依然存在,大埠头的河面特别开阔,可以想见,当年乘船而来的众多学子到访伯府,场景蔚为壮观。历史沿袭下来的大埠头,成了以后锡箔、柴禾、布匹、米面油盐酱等进出的商埠。

我与文友漫步在河沿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或拐进小巷弄堂感受曾经的繁华,寻找古风古韵,浮躁的心在这一刻归于宁静。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董柏云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