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素有“桥乡”之称,座座古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一段历史、一段回忆。有这样一位画家,钟情于家乡山水,热衷于用画笔再现古桥风采,他就是绍兴市古桥学会副秘书长李志钢。2016年以来,他花费无数心血与时间,让历史长河中的古桥重现于画卷,帮助许多人找回了记忆中的岁月。
用画笔重现古桥倩影
“你来得正巧,我刚画好一座古桥。”走进绍兴市古桥学会办公室,李志钢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只见画面中一座古朴别致的廊桥横跨水面,笔触细腻,这是福建的武灵桥。翻看他的画作,江苏昆山的陶家桥、云南腾冲的成德桥、嘉兴的文星桥等,满眼皆是桥景,但画得最多的还是家乡绍兴的桥。
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这个江南水乡曾有5000多座古桥,但在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全市各类古桥的统计数量仅703座,其中绝大多数是石桥。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李志钢开始接触绍兴古桥,从此一发不可收。多年坚持,如今已有200多座家乡古桥在他的画卷中绽放,其中不少桥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大木桥,凰仪(二)桥,三脚桥,螺蛳(四)桥,鲤鱼(五)桥,福禄(六)桥,蕺坊桥,八字桥,酒(九)务桥,日(十)晖桥。”这首绍兴人熟知的童谣细数了绍兴最为出名的十座古桥,目前存世的已不全。为了画出这十座古桥,最大程度上还原古桥细节,李志钢奔波在街头巷尾,从坊间老人的口中探知古桥风貌,结合想象作画,再根据反馈意见反复修改。
画螺蛳桥时,他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往原螺蛳桥附近跑,想在老居民口中得到更多的线索,“河道转弯时桥脚微斜”“桥下河中石头缝里常依附有许多螺蛳”……无数细节体现在他的画作中,每画一版他就让老人们瞧瞧,一共五易其稿。“有时候大家的意见还会‘打架’,有人说桥上有座茶亭,有人说亭子应该在桥脚,这时候只能靠自己甄别,从更多信息中还原古桥风貌。”李志钢无奈道。
没有照片实录,甚至没有文字记载,只有老人含糊不清的口述,但耗时近3年他画出的“螺蛳桥”让无数人直呼“记忆回归”。
李志钢画的三脚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时,一些线索在不经意间出现,李志钢总能巧妙抓住。在画三脚桥时,资料收集成了大问题。三脚桥原本位于昌安,但那一带居民在城市更新的脚步中早已四散搬离。在一次聊天中,一位书法家朋友透露自己从小生活在三脚桥周边,李志钢大喜过望,根据朋友的草图和口述,画出了记忆中的三脚桥。2年后,他从另一位朋友处偶然获得了一张三脚桥的老照片,和他的画作相差无几。“这就印证了我的画还是比较写实的。”他腼腆地笑笑。
这些年的画桥经历时常让李志钢产生紧迫感。今年他再回原螺蛳桥周边时发现,当年给他提供线索的老人只剩一两位了。“我如果不抓紧画,了解这些事的老人会越来越少,我要和时间赛跑,尽快把古桥画下来。”
画桥是为了更好护桥
李志钢回忆,儿时老家城南九里周边有许多古桥,每到夏天,全村人就到桥头去乘凉,听老人讲山海经的故事,桥和人的生活十分紧密。
观摩李志钢画的古桥,桥上有行人、桥下有民居,让桥更具生命力。“一方面是出于画作美观,人与桥动静结合更为和谐。另一方面我画的古桥源自人的记忆,人与桥都是主角。”他的作品注重意境的塑造,平衡了真实性与艺术性,既写实又写意。
在李志钢看来,绍兴古桥兼具实用性与艺术美感。“像这座桥的桥洞符合黄金比例,倒影在水中和谐唯美,它们不仅是建筑,更是古老的艺术品,因而在画作中非常出彩。”
李志钢说,画古桥远不是常人想象那么简单,“望柱、栏板、拱券,收分、变幅,整体结构等,每画一座桥都要花费很多精力收集资料。”在他笔下的石桥,有中式建筑的柔美,也有古代科技的壮观。
前几年,李志钢加入了绍兴市古桥学会,用手中的画笔助力古桥记忆的留存与传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营造技艺”传承保护单位,绍兴市古桥学会丰富的古桥资源能让李志钢画出更多更美的古桥。
“画面是最直观的资料,让普通人从各种渠道认识古桥、了解古桥,也是对古桥的一种保护与传承。”李志钢说,“以浑厚华滋的笔墨,描绘江南水乡的古桥风貌,从而引发人们对古老文明的自豪与热爱,这是我一个画桥人的梦想。”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可阳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