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快阁苑未来社区
越都未来社区的健身中心
外滩未来社区为民服务项目丰富多彩
昨日,记者在人民西路333号越城区古城未来社区服务综合体项目现场看到,这栋8层大楼正在如火如荼装修中。据了解,该大楼建筑面积超7000平方米,内部规划有托育服务中心、邻里幸福学堂、青年创客中心、会议中心等功能空间,可“一站式”满足各年龄层次群众生活需求,托起稳稳的幸福。
此项目的加速落地,勾画出越城区大力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新图景。自2019年全省启动未来社区创建以来,越城区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指引,积极整合社区及周边空间资源,重点提升养老托幼、邻里活动、健康管理、商业服务、社区治理等基础公共服务,打造“未来社区幸福共同体”,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目前,全区前七批省级未来社区共完成申报创建29个,完成市级第一批、第二批未来社区申报创建14个,申报创建数量居全市首位。
社景合一,推进古城全域创建
“开设书法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共富直播间、休闲茶饮区域,加入网格驿站,设计‘沉浸式’研学打卡线路……”近日,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党委书记汤丽英忙着为西街83号施家台门的新用途做规划,“这里原来是西街民俗文化馆,但利用效率不高,为进一步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我们将重新整合资源,进行统一打造。”
作为绍兴古城中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是不折不扣的古城热门旅游地。原住民集聚、游人如织,社区融于开放式景区中,该如何迈向未来?答案是:社景合一。“施家台门的焕新,一方面植入网格服务点,就近为居民办事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打造集文创、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吸引游客光顾,有益于基层治理,也能助推文旅消费。”汤丽英说。
当社区和景区在小桥流水边相遇,一幅烟火与诗意交织的画卷缓缓掀开。“古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多是开放式的,所以未来社区在功能设计上,既要满足居民居住需求,又要符合景区风貌,需要更多科学考量。”府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严霏菲表示,在设计方案前,将通过多方途径摸排调研社区现状、了解居民需求,重点聚焦教育、健康、邻里、服务等场景,助推社景融合、城山融合、老幼融合,积极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同时,邀请市名城办等单位专业指导,加强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平衡好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
公共空间资源紧张一直是未来社区创建中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在古城范围内,表现更为明显。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成为一种思路。正在建设中的越城区古城未来社区服务综合体,原为政府办公大楼,如今即将被改造为立足古城、辐射全区的多功能公共服务空间。
联建联创也是重要方式。例如越都社区、府山社区联创越王城未来社区,书圣故里社区、白马社区联创书圣故里未来社区,滨河社区、水沟营社区联创滨河未来社区等。“这些社区地理位置近,若单点创建,可利用空间有限,但联创之后,功能空间合理分布在片区内,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科美丽城镇组组长钟晓表示。
在今年开展的浙江省第八批未来社区创建申报行动中,首次提出了街道全域类创建类型,意在以街道为基本单元,统筹推动辖区内未来社区一体化、特色化建设。这为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分配利用提供了方向。
“在此之前,古城范围内,府山、塔山两个街道的所有社区都已完成省级未来社区申报,聚焦‘烟火古城、社景合一、全域未来社区示范标杆’总体定位,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古城全域未来社区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助推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钟晓说。
因地制宜,实行融合提升模式
新增停车位893个、加装电梯3台、新建3000平方邻里中心,完成垃圾投放点及分类设施改造11个,绿化改造提升17.3万平方米,新增监控458只……翻开北海街道快阁苑小区“改造笔记”,一个个数字见证着它的变迁历程。作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快阁苑在未来社区建设中,走出了一条与老旧小区改造融合提升之路,快阁苑未来社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完整社区试点名单。
针对未来社区创建工作,越城区建立了旧改类未来社区建设联动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优先纳入未来社区创建,推动老旧小区硬件提升、软件加持双向发力,让未来社区美好愿景一一实现。
“快阁苑未来社区创建过程中,近80%的资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随着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不断推进,目前许多社区都已拥有了相对较好的建设基础,更需要做的是提质升级、增色添彩的文章。”北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尚子表示。
结合不同社区实际,未来社区创建中“因地制宜”显得至关重要。以北海街道辖区正在创建的信达社区为例,徐尚子介绍道,“该社区以新建商品房小区为主,建筑风貌质量较好,周边景观生态良好,但存在停车位配比不足、绿化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规划了新建滨水生态景观廊道、配套停车场地的社区邻里中心等,重点打造邻里、健康、治理三大未来社区场景,并加强数字化设施提升,推动社区功能完善、空间挖潜和服务升级。”
又如火车站社区,坐拥绍兴火车站这一城市地标。为进一步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北海街道创新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建设,与泰地集团合作,希望以更专业的眼光,唤醒“沉睡”的玛格丽特商业中心,拉升经济效益,打造绍兴古城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相关设计方案正在完善中。
普适普惠,探索运营创新机制
建设好服务空间、特色场景,该如何更好利用起来?越城区在创新运营机制上做出有益探索,特别是创成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的外滩未来社区、快阁苑未来社区先行先试,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据悉,越城区未来社区运营机制创新试点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名单。
瑞幸咖啡、绿城早教、新华书店……在灵芝街道外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幢3层高裙楼内,引入了多家商业机构,为辖区居民提供婴幼儿托育、居家养老、邻里活动等丰富功能,美好生活场景尽收眼底。
多元化功能空间的实现,背后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路子:引入专业机构,实现共同运营。2021年,绍兴市越城区外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在党建统领下,该公司承担社区整体运营职责。由外滩社区党委书记兼任公司董事长,提升运营工作协调性,摸索出了一套由属地街道指导、社区统筹、公司整体运营、各运营单位分片区参与的“社区+平台+N”运营模式。
“我们以租赁承接等各种形式引入运营单位,例如新华书店支付租金,运营公司反向支付书店经费,支持他们承接社区活动,提供多样服务,以此盘活空间资源,提升人气。”外滩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此一来,不仅服务更专业,还能每年节省下人力成本等约120万元支出,有效提升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快阁苑未来社区则选择了升级原有物业管理服务的路径。原先,快阁苑小区由北海街道托管的北卫物业加以管理,在此基础上,物业公司又新派一支队伍接管未来社区建设场景,两支队伍优势互补、一体化管理,所收物业经费反哺小区所需,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快阁苑共享食堂推行半社会化运行,依靠物业经费补助,70岁以上老人就餐享受8折优惠,80岁以上老人享受7折优惠,让老百姓享受实打实的优惠。
从单点、连片迈向全域,越城区不断加快未来社区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广大居民享受到越来越近的幸福滋味。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黎欣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