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足球 让“孤独症孩子” 不孤独

2024-04-03 14:54

来源:

3月29日,因为下雨推迟一天的第二届“融爱星杯”足球赛,如愿迎来了一个艳阳天。比阳光更灿烂的是在绿茵场上奔跑的孩子们。这天,来自绍兴6所学校的7支足球队在诸暨天马实验学校展开五人制足球赛的比拼。当天球场上的主角便是40多个“星星的孩子”。

今天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障碍为刻板行为与社交障碍,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让孤独症孩子踢足球?”

“眼睛看!力气大!”足球赛开幕式前,教练们带领球员做着最后的射门训练,每一个孩子射门前,教练都会用简洁的指令强调动作要点。全场嗓门最大的,是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星光闪耀1队”的教练员宫锡琛。4年前,就是他提出了组建孤独症足球队的设想。

宫锡琛是一个来自河北的90后,也是特殊教育行业里为数不多的男老师。天马实验学校开设融合班,招收以孤独症为主的心智障碍儿童后,宫锡琛便来到了诸暨。在这里工作的第二个学期,他就想要组建一支孤独症足球队。

“这里的小朋友基本上两三岁就开始上感统课来进行康复训练,到上小学已经训练了很多年,于是我就想他们也许可以走出感统教室,到户外去参加一些运动项目。”曾是体育生的宫锡琛打算为孩子们选择有着“世界第一运动”之称的足球。

“让孤独症孩子踢足球?异想天开!”这是绍兴市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主席郭敏燕听到宫锡琛组建球队计划时的第一反应。“要让他们培养起规则意识都十分不易,更何况是了解并运用足球场上的复杂规则!”郭敏燕质疑,“安全压力也很大,孩子们一旦受伤,可能就是骨折之类的,怎么办?”

被“打回”的宫锡琛没有就此作罢。他多次向郭敏燕阐述计划可行性,最终,郭敏燕松口了:“小范围内试试看。”原因除了宫锡琛的坚持,还因为她意识到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一直在努力提高孩子的社交、认知能力,运动疗愈同样能达到这一目的。

如今,这件被认为“异想天开”的事情,已经被证明是可实践、可推广的,而且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没有想到比赛那么激烈,也没有想到孩子们会有那么大的积极性,这种竞争意识是我们以前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的。”当天,在场边观赛的家长范殷雷说,他的孩子代表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出战,在比赛中进了一球。“本来以为他能上场稍微参与一下就很棒了,没想到还能够进球,太惊喜了!”范殷雷激动地说。

用大半年教什么是“出界”

“小林,跑呀!”“小林,射门!”“小林,你是右边的!”比赛时,宫锡琛不停地用最大音量传达着“战术”。他口中的“小林”,是球队的进攻主力。在第一场比赛中,他便独中两元。

10岁的小林已经是足球队的“元老”,他在开幕式上代表运动员宣誓,最后还拿到了“最佳射手”的称号。如今的小林能够落实教练的战术,也能够与队友打配合。但接触足球的第一个学期,他只是日复一日地学着理解什么是“出界”、什么是“手球”,其他队友亦是如此。

“我们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每隔一天训练一小时。”宫锡琛介绍道,“我用了一个学期教他们最基本的足球术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耐心,循序渐进地把一个概念拆分成很多步骤去教。”

以足球规则中的“出界”为例,最开始时,宫锡琛会把一个足球放在边线旁边让孩子们看,反复告诉他们球在线内就不是出界,可以继续踢,球在线外就是出界,不能继续踢了。之后宫锡琛把球摆得离边线越来越远,让孩子们去判断、去理解。

但当他们理解了什么是出界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小林就觉得出界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管是自己出界还是队友出界,甚至对手出界,他都要哭。“我用了很长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宫锡琛坦言,“中间我也迷茫过,会想对他来说是不是太难了。但我坚持了大半年的时间,慢慢让他理解了对手出界的时候,球权归我,我不用哭。到现在,小林在情绪方面已经稳定了很多。”

3月29日的比赛,小林所在的“星光闪耀1队”一路过关闯进了决赛,最终以一球惜败。“我们是第二名,我们进步了,我们很棒,为自己鼓掌!”赛后,宫锡琛给予孩子们最积极的情绪,并和孩子们围成圈,一起蹦蹦跳跳地欢呼。他用最饱满的情绪告诉孩子们,踢足球是很快乐的事情。

当天比赛现场,依然有踢球不久的孩子因为输了比赛而哭泣,但宫锡琛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很多孤独症小朋友无欲无求,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情感体现说明他们正在打开自己的世界,之后只要慢慢教他们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就可以了。”宫锡琛说。

走到更大的赛场上

据悉,从2018年始,海亮集团孵化公益品牌“融爱星”,为以孤独症为主的心智障碍儿童及家庭,构建了从早期康复、融合教育到就业支持的全生命周期关爱体系。6年间,该体系下的120多名“影子教师”为特需儿童打开求学大门。

影子老师,顾名思义,就是如影随形地跟着学生的老师。据保守统计,我国心智障碍者人数达2000万,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谱系人群、部分脑瘫等发展障碍人群。为了帮助特需儿童顺利融合进普校,“影子老师”(即孤独症儿童教师,因需要提供如影随形的指导服务而得名)应运而生。

宫锡琛也是“影子老师”大军中一员。宫锡琛认为,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为孤独症足球队的建立提供了支持。“通过前期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他们已经培养出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规则意识,所以能够接受足球训练。”他说。

孩子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今年有一个孩子报名足球赛,让以前教过他的老师都很激动。因为他第一天来上学的时候,就在校门口打滚哭闹,是我和保安一起把他‘抬’到教室里的。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四五个月,后来情况越来越好。在天马实验学校读了两年多,他顺利升到了海亮外国语学校读一年级。”宫锡琛说。

孩子在成长,足球队也在不断发展。4年来,光是天马实验学校,前后就有53个小朋友加入足球队。去年,宫锡琛还带领球队去福建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孤独症青少年足球邀请赛。

在更大的赛场上,球队也与更专业化的比赛逐步接轨。“他们用的是特奥会五人制融合足球的参赛规则,更为严格,比如守门员在禁区之外不能用手抱球。”宫锡琛说,于是他也这样要求自己球队中的守门员。

福建的比赛还要求每支球队有一位融合伙伴,也就是普通球员。在这条规则的要求下,就读于天马实验学校,来自四川的彝族小朋友嘉英加入了足球队。“嘉英很有同理心,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很好。他也很喜欢足球,面对普通球员限制射门次数的要求,他也能够欣然接受。”在宫锡琛看来,嘉英在这支球队中,发挥了助理教练的作用。

不过,宫锡琛发现,在福建的比赛中,其他球队对普通球员的使用过多,孤独症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所以宫锡琛对其他地区的教练们说:“我们以前没有普通球员,孩子们照样可以很好地执行战术,不要低估这群孩子,他们有比我们想象中更大的能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梦洁 何丹 通讯员 吴玛丽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