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贴近生活,让学生勤思考能探索

2024-04-03 09:52

来源: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环节,不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以“扩音系统”教学为例,进行了小学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要素

1.主题内容。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信息科技课程,需要保证教学设计契合实际生活,从而依照出题内容滋生富有趣味性的教育活动。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教师应创建对应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多学科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点。

2.合作探索。项目化教育实践中,小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不仅可以达成知识储备,还能够让学生展开交流,从而形成大脑思维的碰撞,优化他们的社交技能。

3.成果展现。成果呈现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的表现,它可以体现出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各种形式,例如制作一份完整的电子作品,或者利用设备制作实物,学生也可以用在项目化学习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或提供服务。通过成果呈现,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4.过程记录。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保留过程性资料,包括活动的记录和总结、教师的指导反思等。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计划表、设计书、观察记录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记录,以便后续反思和总结。

二、实践课例

1.确定项目方案。在教学“扩音系统”期间,为保证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启动,教师应当明确项目方案,指导学生储备声学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原理、基本电子元件等;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关于扩音系统的问题,如:“在班级活动中,需要一个扩音系统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信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一个扩音系统呢?”教师应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引等方式点燃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项目式教学的成效。

2.设置项目式问题。教师应在教学期间创建问题,方便检验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形成上下课程知识内容串联,让知识活学活用。在教学“扩音系统”期间,教师可以从三个问题出发进行审视。问题一: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扩音系统,让学生们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纸杯、皮筋、铅笔等,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放大声音的简易扩音系统,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声学原理,如声音的传播和共振等,同时也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问题二:优化扩音系统的性能,在制作了基本的扩音系统后,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优化其性能,如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改变结构或添加电子元件等,以提高扩音系统的放大效果,帮助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优化和改进产品。问题三:制作一个智能扩音系统,在掌握了基本的扩音系统制作技能后,让学生们尝试制作一个智能扩音系统,如使用Arduino或其他微型控制器,结合传感器和执行器,制作一个可以根据环境声音自动调整音量的扩音系统,从而保证学生将学习到编程、电子电路和传感器原理等知识,同时也将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项目式问题的设置能方便学生对各种知识顺利掌握,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

3.加强项目式引导。教师在项目式教学课堂指导期间,可采用互动式方式充分展现出项目式教学运用的理念与方式。教师可以组建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扩音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麦克风、放大器、扬声器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并设计一个扩音系统,包括选择合适的元件、确定连接方式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元件的作用和特性,思考如何在系统中合理使用它们。课堂应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操作。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扩音系统,并让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估和点评,了解他人的想法和创意,开阔视野。

总而言之,在“扩音系统”大单元教学中引进项目化学习的理念,能让学生在实践证明的情境中提升协作能力与信息素养,从而收获更大的学习效果。展望未来,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中的实践有很大的创新潜力,一线教师在这一领域将大有可为。

(诸暨市大唐街道文昌小学 王叶娟)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