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文理】有骨的江南

2024-04-02 09:28

来源:

木心先生说过:“绍兴是有硬骨头的江南。”

去绍兴,四月的她沉浸在细雨中。满天的细雨如棉,浸润了这座城。若要寻绍兴的骨,鲁迅故里是非去不可的地方,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儿时读过的书变成脚下走过的路。青石板砖上,青苔浅浅,树影斑驳。故居如旧,斯人不在。“早”字仍深深刻在木板桌上,小河的水还是静静地在流淌。乌篷船悠悠地从水面游过去,从弃医从文到新文化运动,从《狂人日记》《孔乙己》到《祝福》《藤野先生》,留下了一尾尾涟漪,直到现在这叶小船仍坚定不移、稳稳向前。小巷里,不时传来商贩叫卖声,五元一根的黄酒冰棍,回味无穷的黄酒奶茶,糯叽叽的条头糕,孔乙己同款的茴香豆。“鲁迅爱吃零食,特别是甜食。”柠檬糖、薄荷糖、饴糖、柿霜糖、萨其马……这么爱吃甜食的人,在这么温柔的江南长大,却有这么坚硬的骨头。一杆笔当作枪,叫醒沉睡的国人。他的呼唤从江南小城里发出,响彻大江南北,震耳欲聋。从青石板路上走过,感受江南的人间烟火,惊讶于温文尔雅的她是这样具有力量。鲁迅的骨是毫无奴颜和媚骨,敢于负担起民族的未来,他的骨是绍兴的骨。

粉墙黛瓦的民居在绍兴随处可见,假使你不注意,便会错过这个英雄成长的故居。秋瑾的家就在一条绍兴寻常的街道,这里还有饭店、学校……秋瑾故居便在这里,算不上气派的大门,更没有威武的石狮,好像只是绍兴一个寻常的民居,却是鉴湖女侠秋瑾的居所。但当你走进去便会发现别有洞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秋瑾的生平,她是怎样从名门世家的大小姐一步步成长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士。“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看到秋瑾豪迈的诗词,不禁潸然泪下,恍惚间回到百年前。看她“离经叛道”,赴日留学,看她站在革命浪潮上,振臂高呼,看她面色不改,毅然就义。看到她这秀丽的江南长大的仕家小姐,走出闺阁,走出别开生面的一条路,走向革命的道路。她的骨是敢于冲破封建桎梏,不畏牺牲,她的骨,也是绍兴的骨。再次深深感受到江南的力量,温柔而坚定。

再往前走走,大禹陵屹立不倒的大禹雕像,经历风雨,始终向世人昭示着“立国之祖”治水的功绩。“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他治水决心的体现。他有着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骨。树木茂盛的越王台,常有晨起老人来练剑习武,多少沾染了一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持之以恒。“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的骨是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骨。

欣赏书圣故里的快雪时晴帖、得示贴,感受书圣出尘脱俗、由仕而退的风骨,空气中也氤氲着浓浓墨香;游沈园嗟叹陆游的“错错错”唐琬的“难难难”,感慨爱情的忠骨;访徐渭艺术馆,体会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的愤懑,感受他书画恣意狂放、苍劲有力的秀骨。

大禹、勾践、西施、徐渭、王羲之、谢灵运、王阳明、周恩来、鲁迅、秋瑾、蔡元培、竺可桢……明代文人袁宏道评价绍兴“士比鲫鱼多”。绍兴不止有烟雨江南的温婉柔情,更有亘古不变风骨。他们或是文人墨客,或是革命家,他们身上都有“骨”,他们的骨或许不同,但他们骨都在绍兴孕育而出,又给绍兴留下“骨”的脊梁。一座城市真正吸引人的,不止是绚丽夺目的风景,还是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总要来一趟语文课本里的“真江南”,游览古城的美景,感受千年的古韵,体会江南的“骨”。

作者:陈嘉璐(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