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府山白太守墓祠 引发的传奇往事

2024-03-30 22:58

来源:

绍兴不仅是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宦游、漫游之地,也是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的安葬、魂归之处。譬如,府山因为越国大夫文种埋葬于此,故又称种山,如今山上还有文种墓。其实,府山上除文种墓外,还有明朝绍兴知府白玉墓以及白太守墓祠、俞白二公祠。然而,有关白玉的史料非常有限,所以知道他的人很少。但是,白玉任职绍兴期间兴利除害,爱民重士,卓有政声。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研究,尽可能还原这位清正廉洁的贤良知府的传奇往事与光辉业绩。

由于明史等官方史书没有为白玉列传,以至于其生平不详,甚至连生卒年都不能断定,我们只能通过有关方志、文章等梳理、考证。《万历绍兴府志》卷二十载:“白太守墓在卧龙山之阴。太守名玉,汉中人,正统中,合家病卒,无所归,因葬焉。嘉靖二十一年,知府张明道因永福寺故址立祠,有司春秋祭。”“正统”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起止时间为正统元年(1436)至正统十四年(1449),共使用十四年。

据明魏骥《清白泉记》载:“景泰某年,今郡守白公以公暇散步。”景泰(1450-1457),为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共使用八年。《乾隆绍兴府志》载:“按(明史)《职官志》曰:玉,汉中人,正统中,任绍兴府知府,合家病卒无所归。”又据《越中杂识》载:“白玉为正统中绍兴知府,嘉靖中始立祠墓前。”可知,“正统中”应为白玉任绍兴知府的时间,而不是其合家病卒的时间,《万历绍兴府志》记录有误,不可轻信。白玉为汉中洋县人,《洋县志》有载:“玉,洋县人。天顺己卯举人,任浙江绍兴府知府。”天顺己卯为1459年,与上面确证的“正统中”不符,显然是误载。可见,一些方志资料存在记载不够严谨的现象,我们引用时需要谨慎,不然容易被带进沟里。

幸运的是,我们在魏骥的《清白泉记》中找到了可靠的文献记载。众所周知,北宋知越州的范仲淹,在卧龙山麓发现了清白泉,因爱泉之清白,特意写了篇《清白堂记》,掀起越地长达千年的清白风气。如明代绍兴知府戴琥撰写有《复清白泉记碑》,清代绍兴知府施肇元撰写有《清白泉记碑》,现均立于府山越王殿前面的砖壁上。事实上,魏骥的《清白泉记》也是一篇记载清白泉历史沿革的重要文章,更是一篇记述绍兴知府白玉的珍贵文献,值得高度重视。

魏骥(1375-1472),字仲房,号南斋。浙江萧山(绍兴府萧山县)人。明代名臣、学者。70多岁辞官回乡后,在家居住20余年,为解乡民水患之苦,多次向当局提出兴修水利,还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湘湖等处塘堰及徐家、长山等闸。魏骥为明代著名学者,《清白泉记》是其辞官回乡后根据亲身见闻所作。因此,我们可以作为白玉生平的信史,填补相关史料的缺漏。

《清白泉记》曰,“景泰某年,今郡守白公以公暇散步,得之于灌莽之中,用工浚涤而成之者。”可知,白玉早于戴琥二十多年就疏浚并治理了清白泉,实为延续越中清白风气的有功之臣。“若白公之莅兹郡,自通判而升今守,已几二十年,其餐冰啮檗之操,终始由一日。且于去奸剔蠹、兴利除害,以朝廷之心为心,于民之要,无一息不在于怀,致一郡八县之民靡不仰之如神明,戴之如父母。……泉之清白,白公足以拟之矣。”可知,白玉由通判升任绍兴知府,在绍近二十年,清正廉洁,始终如一,并兴利除害,爱民如子,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公名玉,字某,汉中人,由太学生入仕云”,则交代了白玉的籍贯及其入仕的途径。

另外,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相关史料对白玉的去奸剔蠹、兴利除害作直观感受。白玉重文兴教,他在正统年间重修了位于今新建南路稽山中学一带的府学宫,并建乡贤祠于戟门西侧,便于官民祭祀。白玉在任破除封建迷信,据明代绍兴郡学训导戴冠《濯缨亭笔记》记载,绍兴府城隍神初设土偶,尝为太守白玉撤去。白玉为民祈雨,在嵊州南山湖天兴潭第三潭石壁深凹处,有巨石一方如榻,相传白玉祷雨于此,故名拜龙石,俗称龙床。

白玉在绍期间政绩斐然,却于任上全家病逝,没有办法归葬故里,才立墓于卧龙山之阴永福寺后。如此清官竟遭遇灭门之灾,想想真够可怜的。永福寺,旧名宝积寺,始建于六朝,屡圮屡复。然而,懂得感恩戴德的绍兴人民并未忘记他。《越中杂识》载:“白太守墓祠,在卧龙山阴县治西北一里。明郡守汉中白玉卒于官,因葬焉。嘉靖中,郡守张明道允士民之请,就墓所立祠祀之。乾隆壬子,郡守李公亨特重修,立碑禁樵牧。”《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载:“白俞两太守祠,所在地,下和坊永福寺侧。所祀之神,明太守白公讳玉、清太守俞公讳卿。”清光绪《绍兴府城衢路图》上标有俞白二公祠,即白俞两太守祠。

如今,白太守的墓和祠虽均不存于府山,但白玉治绍的传奇往事仍值得书写与缅怀。更为重要的是,白知府清正廉洁的为官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宣传推广。

作者: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