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老年人高发!绍兴一七旬老人确诊,直肠脱垂严重

2024-03-23 16:11

来源:

很多人认为“脱肛”(直肠脱垂)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这在老一辈的人中表现更为显著。老年人总担心自己的病情被人笑话,或怕成为子女的负担,而选择一拖再拖,殊不知,如今不仅有更好的治疗方式,早发现早治疗也对患者康复更为有利。

今年77岁的马大妈患有直肠脱垂多年,同时,她合并有帕金森病,家人照顾起居极其辛苦。据家人介绍,之前带着马大妈辗转多家医院,保守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传统手术需开腹,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漫长的恢复期,生活质量将受影响严重。

本月,家人带着马大妈来到绍兴市中医院肛肠科就诊,接诊的该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郝飞发现,患者直肠脱出已有5cm,肛门松弛至4指(正常人仅1指),已经无法正常排便,排便时即会脱出,还有粪液流出,感染和出血风险加重。

为此,郝飞医师认为老人更适合新的微创术式,最终,马大妈接收了“直肠粘膜悬吊术+直肠粘膜硬化剂点状注射术+肛门成型术。”

“这种微创手术采用先进的经肛手术,无需开腹,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该手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低,适合老年人群。”郝飞介绍,脱肛也叫“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其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

“直肠脱垂(脱肛)和平时的生活习惯也有一部分关系,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关键。” 郝飞提醒,有直肠脱垂症状的老年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平时也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缩短排便时间,若已发生脱肛现象,便后应积极将脱出直肠复位,防止水肿、嵌顿。同时,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的腹压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脱垂程度和手术治疗后复发。此外,家人可帮助老人在家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防止脱垂出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潘秀玮 编辑:黄晨珂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