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读越有味

2024-03-18 14:14

来源:

幽香的绍兴古井

徐智麟

华夏先民有着许多彪炳千秋的物质文明创造,凿井及其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便是其中一个闪光溢彩的伟大成就。水井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事物,它的历史,它的沿革,它的人文传说,结晶成深深植根于民间的井文化,世代供人汲取,浇灌着中华民族。

作为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对水井的挖掘,传说中自然离不开人文始祖,炎黄尧舜都与水井有关联,《水经注·漻水》中说炎帝诞生,“九井自穿”。《世本》云:“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而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记有尧时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那时水井应该已经普及了。而最有戏剧性的应该是虞舜与水井的故事,《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早年与其父亲瞽叟、后母、同父异母兄弟象相处,受到虐待,有一天他们指使舜去淘井,当舜到井底以后,他们欲乘其不备,填井杀之。机敏的舜早有警惕,从井中暗道得以逃生。这个传说留下了文化遗迹,例如上虞舜井和舜会百官。

当历史的脚步迈到1973年,比黄帝更早的越族筑井“先辈”被发现,越地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水井。在河姆渡文化遗址第二文化层,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二米见方的水坑遗迹,四壁密排木桩支护,根据井四周木栅栏桩推测上面或盖有简单的亭子。史无前例的稻谷遗存则说明七千年前的越地先民已过着“耕田而食”的定居生活,因而凿井而饮也就顺理成章了。

地处江南的绍兴,向以河湖棋布兼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有比邻弦诵的水城神韵闻名于世,那遍布城乡的水井便稍显沉默无闻,在没有集中供水的自来水厂之前,水井因不受地形、季节的限制,日复一日地为居民供应饮和用所需的水,而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水网密集的城乡中,人类群居生活必需的饮用水源要保持清洁稳定的质量,清澈的井水无疑是不二之选,而且井水冬暖夏凉,给劳作的百姓带来了温暖和凉爽。越地先民在筑井的历程中,因地制宜,随方就圆,双眼和四眼的设计方便多人同时汲水,而井壁多用青泥砖,既方便坚固的圆形井壁的砌筑,又便于山区平原家中筑井材料的运输,还有利于地下水的渗出,井圈用石取材方便且牢固。绍兴的筑井技艺,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闻名于世界,如赵家镇的古井桔槔灌溉工程,曾在法国大放异彩,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古井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物态见证,而且更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形制各异的绍兴古井,不仅以清洌甘甜之水造福苍生,还衍生出许多神话传说、民间佳话和名人故事,成为社会文化的源泉。背井离乡的游子,把铭心的乡愁浓缩在一个井字里;人到老年,多少儿时的回忆凝结于一口井境中。古井深藏着美丽的传说,人们于古井旁可以听到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以回想起父母辛苦劳作的身影,可以回味汲水挑水的苦乐。台门或道地的一口水井,曾经是街坊邻居共聚的场所,家长里短中,增进着友邻情谊;取水洗物间,充盈着生活百味。这是当今住在水泥森林里的人们,享受不到的烟火气息。

古人曾云因井成市,井的衍生发展,成就了村落,集镇,以至城市的形成壮大。越地古井的历史文化还可以追溯到古城地名,宋代曾有两个“义井坊”,而因水井众多而名闻的井巷至今仍在。

诚然,在自来水普及的当下,水井已经逐渐退出现代生活,水井的功能无疑已发生或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要让古井焕发出新的光辉,成为人文景观,与文旅融合,一井成为一景,从而实现保护为利用,利用是为了保护之终极目标。

2020年初浙江省水利厅联合浙江省文物局开展了古井的大规模调查,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绍兴无论是在分布广泛的数量上,还是在其分布的广度上都独占鳌头。《绍兴古井》,是绍兴市水利局在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文物局联合调查的结果基础上,或者说启发下,邀请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专家们通力合作,经过史料搜集、现场勘测,实景拍摄,精心编写而成的一本集资料性、史料性、可看性于一体的佳作。收录了市辖六县(市、区)有典型意义的120余口古井的史料和传说故事,图文并茂。现存1465口古井,以列表形式附录于书后。

《绍兴古井》的问世,不但弥补了绍兴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同时,将对绍兴古井的保护利用起到很好的作用。绍兴在水乡桥乡之外,将再添一个古井之乡。诚谓善莫大焉!

作者系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春天的故事

李响

春天是富有生机的、昂扬的,是人们欢欣鼓舞来迎接的。挪威著名作家克瑙斯高,惊讶地发现,自诩世界最现代民族的瑞典人,却一直延续着古老的迎接春天的篝火仪式。

克瑙斯高为他的小女儿陆续出版了随笔四部曲《在秋天》《在冬天》《在春天》《在夏天》。第三部《在春天》与前两部不同的是,克瑙斯高不再以词条的形式讲述世间万物,而是以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身份,记录下2016年他和孩子们参与的一次颂春仪式。这是小女儿的第一个春天,这个家庭也刚刚度过母亲生产抑郁的阴霾。

在全新的《在春天》中,克瑙斯高抛弃了一切写作的噱头或设计,完全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审视自己的家庭与生活,为刚刚出世的女儿记下这个她尚且一无所知的世界,这是克瑙斯高敏锐、诚实、充满思辨的写作风格的又一次集中呈现,也是四部曲当中情感最为丰沛的一部。他在琐碎的日常事务里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为刚刚出生的女儿讲述人与世界的羁绊为何物,同时也引领我们重新发现人之生存于世的意义。

文中随处可以一窥克瑙斯高的细腻与温情:

你不知道空气是什么,但你在呼吸。你不知道睡眠是什么,但你在睡觉。你不知道夜晚是什么,但你却躺在夜里。你不知道心脏是什么,但它在你的胸膛里匀速跳动,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昼夜不息。

你现在三个月大,如同被困在例行公事的安排里,成天躺在同一张床上,因为你没有幼虫那样的茧,没有像袋鼠那样的囊,也没有像獾或熊那样的巢穴。不过你有一个装奶的瓶子,有一个尿布台,放尿布和湿巾,有一辆带枕头和羽绒被的婴儿车,还有爸爸妈妈坚实温暖的胸膛。

你就被这些东西包围着,慢慢地成长着,慢到没有人注意到,尤其是你自己,因为首先你自己就在不断超越自己,通过双手、嘴巴、眼睛和思想,想要抓住并牢牢握住你周围的东西,通过这个过程,你周围的世界被创造了出来,只有当你重复几年建立起了你的世界,那么你才会开始发现抓住你的东西,而你也会向内生长,朝自己的方向生长。

新生婴儿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光明,黑暗。寒冷,温暖。柔软,坚硬。

存在于房屋中的所有事物,家庭关系创造的所有意义,所有人居住的意义,都是无形的,它们并没有隐匿于黑暗中,而是藏在无差别的光明里。

我的生活与你的生活隔着一道深渊,里面堆满了问题、冲突、职责,以及必须要安排、完成和修复的事情,还有必须要满足、必须拒绝甚至会受到伤害的念头,所有这些都源源不断,几乎没有什么是静止不变的,一切都在运动中,每件事都需要应付。

我今年四十六岁,我的洞察力告诉我,生活就是由所有必须去应付的事情构成的。而所有与幸福相关的,却恰恰相反。

应付的反义词是什么呢?

应该不是退让,也不是后退到你那光明与黑暗、寒冷与温暖、柔软与坚硬的世界里。也不是那些无分别的光芒,不是睡眠或休息。应付的反面是创造,建造、添加之前不存在的东西。

比如你,你过去压根就不存在。

爱不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就好像它与我的生活、与我所知道的世界相比,太宏大了。而我实际在一个用词谨慎的文化中长大。

……

作者卡尔·奥韦·克瑙斯高,1968年生于挪威奥斯陆。2009年至2011年间,克瑙斯高出版了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获得挪威最高文学奖项布拉哥文学奖。在挪威,每十个人就有一人读过《我的奋斗》。2015年9月,克瑙斯高获得德国《世界报》文学奖。

推荐评语里这样写着:克瑙斯高的优秀之处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包括他精确的写作风格和毫无偏差的细节感。他观察周围的环境,留意天气的变化和花朵的颜色,成功将日常生活编织成一出戏剧……对于那些对这位作家感到好奇但又没有勇气去阅读《我的奋斗》的人来说,《在春天》是一部出色的入门之选。这是他写过的最短的书,但却充满力量,是满怀沉思与自省的生活的切片。

作者系上海读者

作者: 编辑:黄晨珂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