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睡个安稳觉,到底有多重要》(点击蓝色标题可以阅读此文),讲述了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故事。
他在灭南唐前,对南唐大使徐铉说过著名的一句话:
“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
有些人对赵匡胤不理解,觉得南唐李煜都已经不再自称皇帝,改称江南国主,并向赵匡胤的大宋称臣,为什么赵匡胤还非得灭了他不可?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自己睡的床边,为什么不能有他人在打呼噜。
首先从法理上来说。
从夏商周开始,历朝天子都认为天下一家,天下都是我天子的,天子是替天行道的。
《诗经》有具体的描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意思是说,整个天下,没有地方不是天子的土地,所有的土地上,没有人不是天子的臣民。
北宋是结束了五代乱局后而统一中原的,五代之前的隋唐,就是大一统的国家,所以在赵匡胤看来,江南一带,当然也是自古以来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
所以,他派兵去征服北面的北汉和南面的南唐,绝对是名正言顺的,这叫做收复故土,如果当时有联合国的话,即使某个常任理事国对此投反对票,赵匡胤也会置之不理,更何况南唐徐铉的一条舌头,再说了,赵匡胤此前已经给过他一次面子了。
这就是从法理上,必须打南唐的理由。
正所谓中国虽大,但一寸领土都不多余,更不能让它散落在外,必须统统颗粒归仓。
第二是国家安全。
有人说,赵匡胤已经统一了北方,兵强马壮的,不是挺安全吗?那应该休养生息,为什么还要到处打来打去,让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好,我们先来假设一下,假如你是赵匡胤,你会怎么办?你会不会去攻打南唐,把那个诗词写得很好的李煜抓到开封?
你可能会说,我想拿诺贝尔和平奖,向戈尔巴乔夫致敬,不会去打,现在全面小康了,让大家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但大家知道,古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现在要差得多,稍微有点天灾人祸,国家就容易灭亡,你想啊,一个新冠疫情,就搞得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这个样子,更何况在古代?
假如你的国家发生了大灾,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你作为皇帝,会选择什么样的路呢?
你的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1. 一种是路易十五式的“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如果你选择这种,那就等着老百姓造反,把你赶下台。
2. 带着军队去攻打其它国家,抢他们的物资,度过灾年。
你会选择哪一个?
你可能是路易十五的小粉丝,选择了第一条路,最后遗臭万年。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结局,而且不是你想这样,就能这样。
因为问题有两面性:反过来,假如你的邻国遇到了天灾,而你的国家又很富裕,你能保证邻国的君主也是路易十五的小粉红,不派兵过来抢吗?
更不幸的是,假如你又恰好处于春秋时期,周围有120多个国家呢?你敢保证每一个国君都是路易十五的嫡传弟子?
《左传》里有一句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非常正确。
所以,当时的一个国家,只可能有两种选择,两种命运:要么吞掉别人,要么被别人吞掉。
上下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无论是谁建立了政权,第一个目标:先逐鹿中原,稳固基础。第二个目标:征服周边所有的国家,让他们没法在自己的床边睡觉。
这也是隋炀帝在后人看来劳命伤财,最后落了个灭国的下场,也非得要去攻打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的主要原因,因为周围其它国家都服了,就一个高句丽不服,而且还常出言不逊,以为自己能和大隋王朝平起平坐,有事没事还想给杨广使两下绊子。
大家也许会说,隋炀帝是个昏君,才会这么干,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呢,他也曾三次派兵出征高句丽,其中有一次还是御驾亲征,唐太宗是明君,他之所以这么干,背后原因和昏君隋炀帝是一样的:
我得让周边小国臣服,对我没有威胁。
如果大家想看隋炀帝和唐太宗攻打高句丽的精彩故事,请在文章的右下方点个赞和在看,如果足够多,我再找资料写。
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所有大一统的国家都是这么干的(东晋、南宋是有心无力,最后被吃掉了),其中大元王朝还曾经远征日本,只是没有成功。
这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这就是天下一家。
所以,自己睡的床边,是绝不允许别人睡的。
否则过上几年,本来弱弱的小强,可能就变成了隔壁老王!
你仔细想想,如果你是赵匡胤---
半夜是不是就惊醒了,冷汗是不是就下来了?
(越牛新闻综合自管见参考)
作者: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