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持续关注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车乱停乱充问题,许多市民也纷纷开始自查自纠身边存在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成为最近的热议话题。
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的问题成为焦点。对此,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徐浩表示,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独立设置,并与高层民用建筑保持安全距离。确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应当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
“这就意味着,如果电动自行车要停放在架空层,前提是必须要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如设置隔断和喷淋系统。”徐浩告诉记者,在检查过程中,很多高层小区的架空层都与电梯间相通,形成半开放式格局,显然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徐浩表示,即便配套设施齐全,针对架空层等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也需要持续性的“流动式维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居民为了出行方便,让常闭式防火墙长期处于开放状态,没有形成密闭空间,同样无法阻断火势蔓延。
对此,我市消防部门近日已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检查行动,重点查看高层小区架空层、楼道口、非机动车停车场等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聚焦“充”“停”问题,对于检查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除当即责令整改外,还要求属地政府、社区和物业等落实安全管控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根据《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住宅小区、单位应当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区域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限时充电设施。这样不仅方便居民充电,也能极大减少安全隐患。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如今许多居民倾向于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架空层,一大重要原因便是小区充电桩严重不足。
对此,从事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业务的浙江越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伟民表示,从2018年起至今,他们公司已在全市范围内投入安装了2111台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在工作中发现,由于房地产验收并未对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及充电桩作出足额配套的强制性规定,使得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任务落在了物业公司身上,而物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往往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匹配居民需求,使得众多小区都存在居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与小区充电配套不匹配的“通病”。
袁伟民介绍,智能充电桩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可以大大减少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充电故障,还能通过微信小程序发送消息通知维修人员,并同步告知车主,进一步保障居民的充电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