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招工难”?关键在于“以薪动心”“待遇留人”,要多管齐下:提高薪酬标准,实施高薪挖人;提高福利待遇,实行“包吃包住”;规划职业前景,实现“情感留人”;留人要先留心,实现“文化养人”
今年,不少企业招工形势较为严峻,省外招工非常困难。8家越城区企业先后前往河南省的郸城、淮阳、太康等地“招兵买马”,但远远满足不了用工缺口。
年年“招工难”,一年更比一年难,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差异在缩小。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曾经的经济落后省份正在挖潜力补短板,家门口就业成为大多数的选择,沿海城市不再是打工人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抛妻别子离家就业。与此同时,“Z世代”群体和上一代人在择业观念上变化很大,他们不愿意从事流水线上的刻板工作,不愿意呆在封闭压抑的车间里计时计件,更青睐于投身电商在网上淘金……由此可见,是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与择业观念的变化导致“招工难”。
地区经济差异的缩小,家门口就业机会的增多,不仅引发“招工难”,还导致“留人难”,与以前老乡叫老乡一起来打工的连锁反应一样,现在是老乡叫老乡回家创业现象增多,无论企业多么努力地留人留心,也很难拴住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心似箭。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机器换人逐年深化,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与以前“走到就能上岗”所不同的是,要花时间、精力加以岗前培训,用工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员工进出越频繁,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就越高。
如何破解“招工难”?关键在于“以薪动心”“待遇留人”,要多管齐下:一是提高薪酬标准,实施高薪挖人,让蓝领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香饽饽;二是提高福利待遇,实行“包吃包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之忧;三是规划职业前景,实现“情感留人”,劳动者需要有职业稳定感,最怕辛苦打拼半辈子,一朝失业成路人,如果企业能学宗庆后“不裁45岁以上的老员工”,给打工人以长远的就业保障,“留人难”必可迎刃而解;四是留人要先留心,实现“文化养人”,不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当成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要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去感化人,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条件去滋养人,使之对单位产生“家”的归属感,便轻易不会走人。
“招工难”不仅是企业面对的问题,政府部门也在优化政策助力招工,像我市对企业租车接返员工给予不低于70%的补助,员工自行来绍就业可享每人最高500元标准的交通补助,同时也有社保方面的优待。这些招工“加分项”彰显了一个城市接纳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大诚意,这方面的政策还可以继续加大力度,以增强城市吸引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