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读越有味

2024-03-06 08:09

来源:

“趋吉祈祥”的艺术语言

孙建君

《中国吉祥图案要览》

王立导先生尽其心力、笔耕不辍30年的力作《中国吉祥图案要览》一书于2014年8月出版。中国吉祥图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王立导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该书不仅揭示了中国吉祥图案的真谛,同时,也使众多吉祥图案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王立导是绍兴人,从小师出名门,是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画蛋”代表性传承人,长期致力于工艺美术和民俗文化研究。30余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的吉祥图案包罗万象,是旮旮旯旯寻找的结果。图案来自古(旧)书店、街头书摊,老街寺庙(院)、祠堂、古建筑、故居、碑林、牌坊、桥梁、民族服饰、民用器具、家具雕刻等;还包括烟盒、糖果纸、棒冰纸。除了在国内收集外,他还出国去收集,然后整理、描绘、拍摄、梳理、探索和研究中国吉祥图案,从中不断汲取传统艺术精华。

丰富多彩的中国吉祥图案,充分体现了先民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所表现出的观念意识在中华民族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远远超出了图案纹样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人们所感悟到的是那丰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若要真正了解和理解这一切,则离不开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深刻把握。

中国的吉祥图案具有象征意味的各种符号和造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艺术中富有美学价值的一部分。在《中国吉祥图案要览》一书中,王立导先生将吉祥图案纹样放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民俗学和人类学视野中去加以考察,诠释了吉祥图案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影响作用,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当我第一次读到王立导先生的这本书时,感叹不已,深受教益。

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绚丽多彩的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各民族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理想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每个时期的地域文化,都会产生它特有的艺术形式。透过吉祥图案的纹样和装饰现象,人们可以窥视到某个民族、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某种文化的具体表现。也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情感生活与生命追求。吉祥图案中的每一个纹样、每一种形象、每一幅构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就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叶小舟,可能还负载和积淀着那些至今尚未被科学认知的多种文化信息与符号象征。

此书收集有祈福图案、求禄图案、祝寿图案、喜庆图案、招财图案、龙的图案、凤凰图案、法宝图案、百字图案等10类吉祥图案,主题突出,构思独特。通过物象的名、形、意与人们追求幸福的情、趣、美较好地融合于一体,反映了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激发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多年来,王立导先生坚持学习与传承民间艺术,坚持深入田野考察,锲而不舍,不仅使他成为一位造诣颇深的实践家,而且使他成为一位学识广博、阅历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化学者。在理论研究工作中,王立导先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他对学术问题的敏感性,体现了他厚积薄发的专业基础与博观约取的素质修养。他对家乡绍兴始终抱有炽热的感情和全身心的投入,为保护与弘扬家乡绍兴的优秀传统文化矢志不移,从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方面研究家乡绍兴的著述颇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立导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学术立场必将会给家乡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乡水乡土总关情

吕永江

《怀念一条河》

茅盾文学奖得奖作家刘亮程曾说:“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近日,阅读了作家查理森的散文随笔集《怀念一条河》,深深体会到安徽宣城市泾县就是他那出发的家乡,并念念不忘地不断返回着故乡。作家怀念的一条河就是泾县的青弋江,从小以生活在河边而感到幸运和自豪。书中分为“人间有味是清欢”“故人何得不同来”“一任斜阳伴客愁”3辑,共计36篇文章,分块书写风物美食、人文传统、文化遗产、人物往事,每一篇里都流淌着浓浓的乡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风味特产都是每个人的心头好,会深深刻印在大家的记忆里,那是故乡的味道密码。作家在书中无论是说香菜、山芋、锅巴,还是说欢团、米酒、方片糕等家乡风味,都饱含深情地娓娓道来。说制作,说味道,说文化,时不时会激起读者的食欲,也品味出“方片糕,步步高”“欢团圆,庆团圆”等许多美好寓意和生活哲理。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书中,作家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一次次深情回眸,魂牵梦绕。他致敬家乡,难忘街巷,感激亲人,感恩老师,理解同学,文字间充满了乡愁、乡情、乡恋。他说,敬亭山是每个人的,葛河昼夜不息地流淌在记忆深处,走到哪里,梦里总会有故乡青山的容颜、溪流的倩影。他认定是家乡桃花潭水的生命灵性,滋润了诗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才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句。他夸母亲有美食家的技艺,制作的馒头、米酒、年糕、粽子等,多了情调,多了味道,多了食欲;又用巧手做出了针线绝活,一针一线里都是慈母的爱。他说人生遇一良师大幸,非常感恩洪老师有仁心慧眼,让他一个偏爱文科的人当了数学课代表,如愿考进心仪的大学。他对街巷里吴奶奶们的革命生涯和玩石同学们的传奇经历都充满了敬佩,直言“带着一颗发现美的心去观察世界,坚硬的石头也会流淌出柔曼的乐章。”

爱乡情浓,思乡心切。作家在怀念故乡的河流、风物、人物、往事的同时,也不时思考传统如何继承和延续、故乡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当他看到童年欢乐的幸福河荒废会感到欲哭无泪,听说河道开展整治了,马上又兴奋地激起邀友乘舟诗访的梦想。他建议家乡农家乐多开发柴火煨山芋等民间传统美食,说这是曾经岁月的滋味,保持了本真,拥有着甜香。他曾自豪地把父亲的工装当“时装”穿进大学直到毕业,倡导要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对于真正的老街,他认为尊重历史才是传承文化的良策。说故乡,写故乡,乐此不疲,查理森就是代言故乡的形象;思故乡,想故乡,心潮激荡,查理森就是热爱故乡的榜样。

品读之间,书中的文字常常引起我的共鸣,我的家乡嵊州金庭、我家乡的河流剡溪、我的亲爱的家人们,何尝不是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乡水乡土总关情。

作者系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经工委副主任

作者: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