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菜丰富多彩,绍兴菜烹饪技法更是多种多样。在我们熟知的霉、腌、酱、醉(糟),蒸、煮、烧、焐的基础上,还有极富特色与蕴含文化的酿菜技法。酿,绍兴民间俗称嵌,是在一种原料中夹进、塞进、涂上、包进另一种或几种其他原料,然后加热成菜的方法。酿菜是一种以菜寄情、以肴抒意的特殊烹饪技法,食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品味到令人愉悦的绍兴人文故事。
在绍兴菜的酿制菜肴中,应首推八宝姑嫂鸭。鸭是绍兴人爱吃的美食,八宝姑嫂鸭以当年肥壮的公鸭(民间俗称秋姑头)为主料,将猪精肉、玉堂菜、开洋、香菇、冬笋、黑木耳、黄花菜等酿入鸭腹中,经隔水文火蒸熟,不但浓汁四溢,香气扑鼻,而且鸭肉鲜美,异常可口。八宝姑嫂鸭不仅为知名的绍兴传统菜肴,还蕴含着一桩美满姻缘。相传,明代成化年间,其时河清海晏,承平日久,自王公以下,崇尚美食。绍兴有一章姓秀才,和邻近捨子桥畔饭馆掌柜的姑娘产生了感情,无奈门户不当,难成连理。姑娘与她嫂嫂精于烹饪,正好章生之父从浙江布政使衙门作幕归来。章生在家为父接风,姑嫂俩便烧制了八宝鸭以作主菜,章父品尝时赞不绝口,当得知此菜出自姑嫂之手,就喜称为“八宝姑嫂鸭”。但又叹家人无此手艺,不能常食。章生便趁机把和姑娘相爱之事据实禀告。章父听说姑娘原也出自书香门第,眼前为生计所逼,才与嫂嫂开设饭馆度日,就慨然应允了婚事。一款八宝姑嫂鸭玉成了一桩美满姻缘,也由此成为旧时绍兴定亲办酒的筵席主菜之一。
与“八宝姑嫂鸭”类似,“藏瓜”也是用酿制技法烹制而成的初夏时令佳肴。选用时鲜和小巧玲珑的时鲜圆南瓜,挖去幼籽,酿入调好味的肉饼子,用旺火清蒸成肴,食用时用母子酱油蘸吃,便算是此种南瓜菜肴中的上品之肴,在民间常以能吃到用这样的南瓜制成的“藏瓜”为有口福。
“藏瓜”源于民间,据传还有这样的佳话:从前山阴有一财主,老妻早故,家务均由其女操持。天长日久,此女对一年轻长工暗生爱慕之心,但苦于难以启齿。一日,财主以数个南瓜命女儿蒸煮作为长工的午餐之肴,其女心生一计,便在年轻长工的南瓜中暗藏了肉饼子。长工在田头食用时不禁一怔,但发现女主人正以目示意,便心领神会了,后来两人果结百年之好。“藏瓜”是否源出于此,无需深究,道出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祈求,一种美好。在绍菜中这种以菜传情、以菜寓意的比比皆是,这些菜肴不但扩大了菜肴价值的外延,也丰富了绍菜的文化内涵。
“藏瓜”之美在于时鲜,在于美妙的组合。时令时鲜是原料食用的最佳时节,“藏瓜”就是选用了这样的南瓜与猪肉配伍,一荤一素互为补充,猪肉的油脂肉香滋润了原本清鲜有余、油醇不足的南瓜,使“藏瓜”瓜糯肉香,清鲜甘嫩,使其清鲜不失醇厚,醇厚中透出清鲜,真是难得的美味。
“东坡腐”也不失为酿之法代表之作,所谓“东坡腐”其实是将猪肉末经调味后酿入油豆腐中,加汤卤蒸熟后再配以熟笋片、黑木耳、豆粉丝、菜心等煮制成肴盛入暖锅之中,即为“东坡腐暖锅”,是冬令的佳肴。民间一般在过年之时或请大人客时才会制作,据传“东坡腐”原称油豆腐,其名系从“东坡乎”的谐音而来。
宋时,王安石出京巡视,特到绍兴祭祀禹王。时任杭州太守的苏东坡陪同来绍。这天中午,苏东坡下厨做了一碗独特的油豆腐请其品尝,王安石对油豆腐并不陌生,但在油豆腐里嵌入肉末可是第一次吃到,不禁边吃边叹。苏东坡好生奇怪,问其因何长叹?王安石指指菜道:“这明明是肉,它粉身碎骨以荐众人,却无声无息地被油豆腐夺去了名姓,岂不可叹!”苏东坡接住话题道:“‘贤臣亦分三等: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不计毁誉者为上。’为人为官尚且如此,何惜肉末哉!”王安石听了苏东坡这番话高兴之至,感奋地说:“此其东坡乎!此其东坡乎!”东坡腐之名由此而起。
“藏瓜”“八宝姑嫂鸭”“东坡腐”这些菜肴除了原料之优、配伍合理之外,亦得益于酿之技法,它们极具特色,极富民间性、地方性,都是老绍兴耳熟能详和向往的菜肴。绍兴菜中不乏以酿之技法制成的菜肴,如“藏心鱼圆”“田螺塞肉”“面筋嵌肉”“鲫鱼嵌饼子肉”……
酿之技法,是中国菜烹饪中的一项重要技法,亦是绍菜烹饪中的拿手好戏,在制作时需要熟知原料的秉性,精工简烹,有“庖丁解牛”之功。在烹饪的语境里,用酿技法制作的菜肴是“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大堂”的,好看又好吃,充满着情趣,让人十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酿着的是啥馅心。酿菜的魅力在于原料间的融合,达到滋味互补,和合出新。在人民生活日益得到改善,美好生活日趋渐近的今天,酿制烹饪技法必将大有可为,烹制出更多更美的美味佳肴,让绍兴百姓口福满满,乐在其中。
(作者系绍兴咸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