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力打造运河文化标杆

2024-03-03 07:46

来源:

浙东大运河全长239公里,其中绍兴段全长101.4公里,占总长度的五分之二,所经之处有绍兴水城,也是绍兴的黄金经济带。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作为人文荟萃之地,绍兴要高质量建设好人水和谐的生态带、活力充盈的经济带、人文相融的文化带,全方位展现运河的时代新风貌,打造运河文化标杆。

一、打造运河文化标杆要高质量建设好人水和谐的生态带

恢复好、保护好、提升好环境是建设好运河生态带的关键点。运河的开凿本意在于方便漕运粮食、军资调配、农田灌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运河水路运输及引水灌溉等功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运河本身独特的自然生态价值被放大,穿城而过的运河给城市的生态需求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要逐一排查运河沿线排污管线及水质污染源,疏浚相关河段,增强沿岸居民保护水质的意识,加强河湖长制责任考核,确保全流域水质达标,同时放养一些有利于水质净化的植物和鱼类,以保持和提高水质。要修缮、加固堤岸,改造、提升岸线的美化度,因地制宜把绿植景观、近水建筑与夜间灯光有机结合起来,建设观水、临水的运河休闲公园、滨河廊亭、步行骑行小道等,增加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由线及面推进运河沿岸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工程。要突出“诗画江南、水韵绍兴”的建设理念,融水生态、自然生态与生活常态于一体,多层次、多形态、多角度、分段式再现水乡慢生活场景,整体打造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运河生态文化景观长廊,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把运河生态长廊建设成为彰显“三生三宜”的江南水乡新典范。

二、打造运河文化标杆要高质量建设好活力充盈的经济带

创新发展、共同发展、高效发展是建设好运河经济带的着力点。浙东运河绍兴段穿越柯桥区、越城区、上虞区,其流经的镇街是绍兴经济发达繁荣的主要地带,建设高质量的运河经济带,不但能推动市域内“三区”融合,还将进一步突出杭甬双城之间的“金扁担”作用。交通全方位互联是城市内部增能、外部扩容的必然途径,“三区”融合、“融杭联甬”,交通是先导,铁路、公路、快速路、地铁等陆路交通网已日趋完善,以运河为主的水路交通尚未完全发挥功能,改善现有航运服务能力,发展绿色智慧航运,构建通江达海的水运体系是基础。产业互补共兴是活跃经济、提升城市能级的动力源,运河沿线镇街经济活跃度良好,产业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运河沿线布局一些科技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规划好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以运河为纽带,成立运河经济带联盟,申报运河地理标志,做优特色产业,加强市域内部、市域之间的产业联动互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发展、高效发展。建设滨河商贸区,完善商业设施,激发消费活力,以运河的生态之美引休闲消费之流,积极引进新业态新模式,在河段开阔处考虑“船店”等模式,以水乡味、时尚味吸引消费群体,扩大消费内循环,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

三、打造运河文化标杆要高质量建设好人文相融的文化带

高标准、高颜值、高品位是建设好运河文化带的关切点。绍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是闻名遐迩的水城,也是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文化古城,把水与文化有机融合的文章做深做透做实,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绍兴特色。要仔细摸排运河沿线及周边区域的历史人物、古镇古街古村、民间传说故事等历史遗存,进一步挖掘古桥、古纤道、浙东唐诗之路等文化内涵,在做好各类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合作模式,形成统一修缮、开发机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动、高品位展现,重现运河文化魅力。要以运河为主线,鉴湖水系为辅,把各景点串珠成链,规划设置好精品旅游线路,特别要利用运河与古城水系,打造好水上旅游线路,把绍兴古城风貌与运河风貌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展示水韵绍兴、文化绍兴、活力绍兴。要深入研究运河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把历史文化的传承与高质量的时代发展巧妙结合起来,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出当代发展的精神,使运河成为同时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的过渡带、交融带、渐变带,一体展现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绍兴独有魅力,让运河再发荣光,成为名城绍兴的一条“金丝带”。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