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城区仓桥直街人流涌动,川流不息。游客徜徉在老街,赏街景,观古韵,品小吃,觅“潮”玩,寻时尚。活的街,活的水,活的韵,散发着热度,荡漾着温馨,充满着张力,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2月29日至3月1日,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在绍兴召开,仓桥直街的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也再次成为学习推广的样本。
绍兴有着1万多年人类活动史、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而古城已成为绍兴最精髓的文化圈、最主要的生活圈、最热闹的商业圈,创新活力澎湃强劲。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老绍兴,最江南”金名片。而“老绍兴”之“老”,就是绍兴数千年来积淀下的浓厚历史文化。
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是历史文化名城必须直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各地都急于“蹭流量”的当下,守护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住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生活方式,显得异常迫切,特别可贵。
守护好“老绍兴”的“老底子”,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保护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保护必须摆在第一位。要本着对城市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增强敬畏之心,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加强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机构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以人才、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守护好“老绍兴”的“老底子”,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制度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和法治是历史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最可靠的保障。在接下去的城市建设、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要遵循《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原模原样”的恢复、“有根有据”的更新、“有章有法”的创新,真正在实践中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加强跨部门协作机制,拓宽沟通渠道,从多个角度一体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
守护好“老绍兴”的“老底子”,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动文脉传承。在古城核心区,要在古城功能疏解的基础上,推进鲁迅故里综合保护、王羲之纪念馆等项目建设,推动仓桥直街争创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古城、故里、故居、古街、古巷的同步跃升,以文商旅深度融合为载体,提升特色品牌,加大公共文化供给,擦亮城市文化金名片。同时,还要实现核心区与古镇、古村落等的协同、互动,把东浦古镇、柯桥古镇、崇仁古镇以及众多古村落串连起来,使文化韵味流动起来,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永续利用。
“新”是在“老”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老”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存的,“新”与“老”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更是绍兴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只要我们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好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下流量与长期“留量”的关系,绍兴“老底子”一定能散发出持久的魅力,绍兴古城一定能成为江南风、国际范、绍兴味交相辉映的品质之城。
作者: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