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守护文化根脉 增强文化自信

2024-03-02 20:27

来源: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交流总结省域“三名”保护传承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用好会议丰硕成果,努力写好古城保护传承“新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每到一地考察,都会深入古街古巷古村现场调研。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绍兴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叮嘱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这是亲切关怀、巨大鼓舞,也是有力鞭策。

绍兴,1982年就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始终彰显着文化高度,流溢着文化自信。近年来,绍兴古城保护更新持续发力,徐渭艺术馆成为网红打卡地,阳明故里成为心学圣地文化新地标,创新写意“仓桥风”风靡全国,绍兴历史城区“古城申遗项目”已报国家文物局审查。走过千年,芳华再盛。未来,我们要纵深推进名城保护“绍兴模式”。

立足保护,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保护文化遗产。探索深化政府部门、规划单位、专家、居民代表和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保护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坚持数字化赋能,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水平。

立足传承,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当传承历史文脉成为社会共识,当越来越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认同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我们的瑰宝才能所托有人、代代相传。要不断提高研究阐释水平,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呈现出来。要创新传播形式,运用AI、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方式,使人们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立足利用,注重保护好“烟火气”。历史文化名城,首先应该是居民的“家”,其次才是一个开放的“景”。开发和利用名城名镇名村的同时,要注重延续当地居民原本生活方式和传统风俗习惯,还要保护老字号、老品牌,让其体现更多的乡愁味道。要着力打造情景演绎、非遗体验、趣味打卡等一系列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文旅产品,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喜爱。

今天,绍兴大地上,文物古迹粲然可观,文化遗产多姿多彩。只要坚持科学保护,注重传承利用,我们定能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守护千年古城!


作者: 编辑:杨洋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