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卡在寻找新的厂址。” 独山港招商办副主任胡希听到这个消息是在2018年的西瓜灯节上。百年历史、世界500强、新材料产业,这些标签足以让西卡集团触动每一个招商人的神经。
“姜总,我是平湖招商,听说贵集团在选址,有什么要求?我们园区的巴斯夫项目刚刚动工,有没有兴趣来看看?”核实消息、寻找联系方式,胡希一刻没有等待,拨通了西卡(中国)有限公司项目和工程总监姜文军的电话。这段铃声也成为5年“战役”的第一声冲锋号。
在平湖人眼里,西卡项目是一场及时雨。彼时,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处于起步阶段,大片空地急需优质项目入驻。与此同时,平湖新材料产业历经三年发展,产业链规模已达400亿元,正在谋求跳出传统化工产业范畴,向更高更新的产业链下游延伸。这个项目将引进西卡最先进的产品线和生产技术,用地规模只有近百亩,投产后预计实现年总产值超43亿元。
“平湖”,放下电话,姜文军在笔记本上写下地名。这个位于嘉兴北部的县级市,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备选,在中国东南沿海,它无法与其他竞争者相比。
但胡希提到的巴斯夫项目却像一颗石子让姜文军泛起思考的涟漪:受到巴斯夫青睐的独山港,要不要去看一看?
胡希感受不到姜文军的犹豫,但怀着对项目的迫切心情,他一次次将开发区信息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姜文军,一通通电话询问着项目落地的要求。
那段时间,他的生活变得格外单调,每天守着电脑、等着电话,有时失了神,便盯着电脑一动不动。同事都笑称他是“电脑前的守望者”。
“要是能把项目守来,多久都行。”他总是这样回应调侃。
持之以恒也好,软磨硬泡也罢。2019年1月,胡希等来西卡中国团队第一次赴平湖考察。
大片的未开发土地上,看不到一处厂房的影子,只有工程车与挖掘机,忙忙碌碌地为巴斯夫项目填土。站在土堆上,胡希指着一片荒地告诉姜文军:“巴斯夫项目边上就是给西卡项目的预留地,未来这里会修一条直通西卡项目门前的路。”再稍微转身,“货物从这里直运港口,发往长三角或者海外,只要十分钟车程。”
土堆和荒地,让规划显得抽象,只有旁边的挖掘机声,传递出先到者的判断和信心。他们都明白,“要修的路”还很长。
“我们会考虑平湖,土地是很重要的要素,但后面的事情不好说。”一个下午,他接到姜文军的电话。
面对西卡递来的“门票”,胡希心情复杂。一则以喜,西卡给了平湖机会;一则以忧,土地是他们仅有的优势,但那也仅仅是土地而已……
“我们曾去其他竞争园区调研,看到他们园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管理、软硬件设施遥遥领先,心里确实有危机感。”胡希说。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