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文理】另一种宏大

2024-02-26 14:36

来源:

我生在江南,处处可见石桥水流、乌篷叶叶,然而我最爱的却是无边大海,或直击心脏的玉龙雪山。我是热爱宏大的,热爱宏大给予我的力量,可江南偏偏多园林,多柔骨。于是我踏进了沈园。

沈园是更蒙了层悲惋的一座园林,《钗头凤》终结,世人以为缠绵悱恻的辗转感情也得以终结,可陆游与唐婉的一生又怎能被我们随意地缩为短短几句诗词呢?我以为至少沈园是其生命的寄存地。

南方是很爱下雨的,我是在去年十月份的一个雨天见到《钗头凤》的。雨时大时小,不撑伞是不行的。我撑着伞,逛遍了整个园林。虽然已经有些记不大清了,当时究竟是哪个苑闭门了?但我依稀认为自己的确是见证到了断云悲歌和残壁遗恨。我还得了感悟,园林好像本就该和着雨景——当时细雨突然又变为了噼里啪啦向人砸来的不断的雨珠,附近的人都躲到了同一个亭子里,有年轻的情侣,也有老少一家。我也收了伞准备等雨停。一抬眼,发现对面竟就是《钗头凤》的题字壁,忽的、没来由的,心脏被精准打击。我早知诗人这份悲惋的万分之一,此刻却无限放大至百倍,其力量丝毫不逊于山川。我条件反射般地打开相机,从亭内的角度记录下了亭角、雨影和《钗头凤》,试图永存我的心悸。

事实上我是不大偏爱刺骨的情感的,因此这首词承载的众多,我却认为自己只能接收其万分之一。沈园本身是很美的,很有我们现代人拼命想要抓住而不能的气息,它只完整地存在于过去,我们无法于今朝此刻完全感受它。我途径一个游廊,低低的廊檐上挂着许多的许愿牌,牌上几乎都是一些有浓重尘世间气息的有关幸福的心愿。在层层叠叠的无数个愿望间,我仿佛见到了几百年前大家诚心祈愿的场景,祈愿上天的宽容,祈愿凡世的顺遂。

除了沈园内部这些吸引我的细节,整座园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山海间。水体的占比很大,随处可见。山石景的应和也相得益彰。建筑、假山、游廊,甚至石材的运用也颇有讲究——东苑采用的是玲珑多孔的太湖石,以象征陆游与唐婉之间的细腻多情,而南苑采用的则是厚重硬直的黄色斧劈石,以隐喻陆游性格的直傲与不拘小节。甚至连植株的种类都有六七十种,实在很难不称一句用心。

最后我还是想再谈谈绍兴。在升入大学之前,我没有来过绍兴,但我记忆中却有绍兴的影子,许是因为浙江太小,而江南味太重。鲁迅先生的标签应当是最普遍、最首当其冲印在大家心中的,也印在我心中——录取通知书下发的时候,我记得自己甚至说的是“鲁迅先生,我来了”。但我已读了大学近两年,更读了绍兴,读出绍兴的文化缩影绝不止“鲁迅”。譬如沈园,带给我的另一种宏大的感受与刹那,已然成为我影像记录中的一角。于是我对自己说,多走走吧,多走一走绍兴,读一读绍兴吧。

作者:朱嘉琪(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