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之江学院】江南古韵雅致情

2024-02-27 14:28

来源:

流水。鸟啼。白墙黑瓦。数不清的桥。

一旦踏上这凹凸不平的小路,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充斥着浓浓的书卷气息的梦境。

没有灯红酒绿,没有歌舞升平。这儿远离喧嚣,像一位古朴的先生在饮酒写诗,我想无论谁来过,都会爱上的。

清晨薄雾,有着丝丝凉意。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木香,沁人心脾。先是孔乙己的招牌和塑像,再是鲜红的灯笼的映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向前。悠悠的云儿呵,定是赏着风景,忘了该去往何处。湛蓝的天,轻柔的光,店铺招牌上古雅的字体是那镀上金箔的太妃糖。该怎样将这一切收进眼底?不知。该向哪边走?亦不知。无碍,跟着心便是。

一只乌篷船静静地停在水面上,靠在桥边,安静得像个熟睡的婴儿。为什么船儿是这样的黑?莫非是诗人的墨水不小心倾倒后撒出?

历史与山水风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真可谓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博物馆”!这水乡蕴藏着淡淡的忧愁和幽静,蜿蜒的小河、稳重的砖瓦和那飞檐翘角相衬,宛如一卷缓缓铺开的水墨画。

鲁迅纪念馆堪称一座宝库,它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势磅礴。鲁迅先生的雕像是眺望远方的深情、双手叠放的思索。身在此处,忽觉文字的魅力,书中所学的《呐喊》、《彷徨》似乎靠近鼻尖,探入心灵。这里是鲁迅先生思想的天地,墙壁上一幅幅图片引领着走进书中的世界。从课本化为实物,好像离鲁迅先生也更近了一些。

看到那些展览陈列的书籍、制作的“三味书签”、“水乡社戏”,宛如过去的时光成了放映机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身临其境百草园,才懂得其中的奥义。这怪石上的字是文静、隽永,诉说着什么童年趣事。菜园子里的植物贴近地面,矮矮的,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风中轻轻踮着脚尖,摇着脑袋,模仿那摇头晃脑的读书学生。斑驳的光影和婆娑的树影终于交织在一起,懒散的枝条垂下来,随风摆动,隐隐约约遮住半个字,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书中黄蜂、菜花、叫天子的可爱形象更是慢慢浮现。而那圆圆的门洞是吃撑的小胖子罢?和古朴的充满岁月痕迹的木门相得益彰。

这儿比想象中要大得多,楼阁边的水池里游着金澄澄的鲤鱼,成群结队的,和梁柱的倒影连成一条。历史的卷轴平铺开来,呈现在眼前,叩击着人的心弦。这便是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切身体会才有真情实感。

边走着,边贪婪地吮吸着空气的味道。远处悠悠飘来的臭豆腐味摄人心魄,浇上酱汁,撒上葱花,一口下去,香味四溢,滚烫的豆腐缠上咸酱,香脆诱人。黄酒奶茶香甜而醇厚,在舌尖残留淡淡余味。

脚步轻而缓,无法停息。踏上这青石板路上,又到了书圣故里。博物馆里这一幅幅书法各有特色,或是洋洋洒洒、豪放不羁,或是工整紧凑,精巧细密。

向前走,人间烟火气就更浓厚了。门前的几位老太太安闲地坐在竹椅上,互相交谈着,说着外乡人听不懂的方言,笑得比这阳光还暖。远处是群山和庙宇,近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橘猫懒洋洋趴着晒太阳,还有只猫肥肥胖胖,体型如山,迈着缓慢的步伐,四处张望。

那白色板子上用红色墨水写着“萝卜丝饼”、“臭豆腐”、“黄酒棒冰”,格外醒目。泡沫箱子里装的是木莲豆腐,在炎热的夏天来上一碗,让人神清气爽。看,店门口的旗子上写着“茶馆”二字,而脑海里闪现的竟是老舍笔下常四爷的爱国情怀和王利发的圆滑精明,不禁觉得好笑,真是一个好招牌!可算走到了这桥,“晋王右军题扇桥”石碑旁的白墙上镌刻着书圣王羲之给张侯写下的《快雪时晴帖》,字迹潇洒恣肆,着实好看。

走到桥上,眺望。

桥的对面是花团锦簇,远方孤山如梦。

岸边是高大的树和清脆的绿植。绿得娇翠欲滴,好似要挤出汁来。河水青朦朦的,这黑漆漆的乌篷船轻巧又可爱,它摇摇晃晃,使碧波荡漾。船夫背对着船前进的方向,摇着船棹,泛起一圈又一圈涟漪。不禁让人驻足,想起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想起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想起沈下贤的“水如环佩月如襟”……

这是真江南。

错落有致的古屋鳞次栉比,几座桥将两岸连接。街道很直,这黄灿灿的寺外静悄悄地沉睡着一池塘。“墨池”的水确系更深邃些,是王羲之洗毛笔时染黑的?周围透着一股砚台边笔墨的味道,煞是好闻。

小摊小贩有卖伞的,也有卖扇子的,“老爷爷书店”里藏有鲁迅书、红宝书、小人书。岸边的柳树又醉了夕阳,这一切令人着迷。青砖白墙、绿水河道,真想把光揉碎,拥入怀里。

它是荟萃着“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数不尽的小巷、深深的庭院、潺潺的流水全都幻化成绍兴历史文化古城的缩影。值此风光旖旎之地,抚摸春风,感受风土人情。

有时飘落点儿雨,颇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树枝随风摇曳,雨或淅淅沥沥,或洋洋洒洒,跌入池中,滴落水里。

这盛大的画卷即使几日几夜也游历不完。岁月缱绻,葳蕤生香。它像是一个仙境,永远引人入胜,跟它迈进。

蓦然回首,水和天相融,朦胧得像是一位戴着轻薄面纱的温柔女人。雾气氤氲,古色古香。那缓缓升起的烟雾迷幻不清,影影绰绰,像是远处传来的乐声“天青色等烟雨”,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作者:王昉(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