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浙江建院】行古越·阅“骨”韵

2024-02-27 14:23

来源:

钟灵毓秀当古越,人杰地灵响风骨。——题记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长廊亭榭,台门河埠,粉墙黛瓦,绿影婆娑。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且闲庭踱步,且醉听风吟。烟笼萧云,竟恍恍雨落,絮不尽,凭栏处,冥冥意明明。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段云悲歌,孤鹤哀鸣,宫墙怨柳。城墙挡不住记忆,似闻当年离索声。行之所至,是谓沈园。园内假山奇石、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饱览宋韵。日长蝴蝶飞,缘曲径,穿过荷花池,几朵含苞待放的荷花甚是可爱。烟雨萧萧入沈园,兮若梦回八百多年前的历史,近千载悲怆缠绵,浸湿了多少人的心事。东风破,芳草凄迷,柳老不吹绵。孤鹤哀鸣处,断谒残碑落照苍烟,一词《钗头凤》,以堪陆游、唐婉爱情的无尽哀痛。放翁一生,驱诗为利剑,驾词为长缨,唤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壮,只惜伯乐难识千里马,壮志雄心却换来“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的凄凉。爱国和爱情是陆游一生两大难以释怀的情结,他气吞残虏的爱国风骨让人热血沸腾,而他洒泪泣血的爱情挽歌却又使人愁肠百结。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乌蓬墨巷,流水行舟,船橹摇曳,欸乃桨声。仄仄青石板,泠泠碧波上。狭窄悠长的古街里弄,古意阑珊的的台门老桥。仰止高山,寻旧迹,访周门。百草园,多童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犹忆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三味书屋少诮嗤,不难想,塾师寿镜吾,手持戒尺之威严,仍可见,木铭刻“早”,励痕以勉志。周氏旧居风雅致,咸亨酒店势交滋;书屋酒肆今还在,乙己老栓不复存;似识文章同此景,出门回望几唏嘘。国之脊梁,国之良药,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弃医从文,化笔为刀,华盖彷徨说世事,狂人呐喊拷灵魂。批判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抨击“吃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解开禁锢在人民思想上的枷锁,树人为国,痛断肠;铁骨铮铮,比精禽!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古轩亭口,汉白玉塑,巾帼英雄。革命路蹒跚,山巅呼天,塔山西麓,和畅堂,拜谒秋瑾故居。青砖、白墙、乌瓦,长剑妆闺房,文武双臻萃;五进正屋、东厢房,布帐低垂、纸墨铺展。正门联“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以斥封建之罪恶,赞秋瑾之坚贞;卧室联“云喷笔花腾虎豹,风翻墨浪走蛟龙”盟誓巾帼豪杰救亡图存之决心,尽显叱咤风云之英雄气概。故居后花园,曾读书击剑处,竹园、亭台、池石,曲径幽雅,颦眸间,似一碧衣女子正手舞长剑,在园中腾挪跳掷,劈挑削刺。“秋风秋雨秋煞人”,祖国沉沦,金瓯残缺,最是女儿泪满襟。“浊酒不销忧国泪”,鉴湖女侠一身戎,“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剑扫路不平,血溅三尺绫,秋瑾用她“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傲骨精神换来了民族的觉醒,她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中国饱经沧桑近代史的九龙壁上。

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

背山临河的古越,有棱有角,有边有沿,注定了她不只是水做得的眉目,也是山成的骨血。“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在这转角便能遇到一个历史古迹、名人故居。一行,一阅,名士之骨气乃此方山水之魂魄。老墙旧印顾北大校长蔡元培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碧波击浪见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青藤古树观天下奇才徐文长拒绝依附严嵩抱愤而卒。曲水流觞,柳暗花明,卧薪尝胆,鞠躬尽瘁。俯瞰这山水交织的古越,怎不似横贯有“骨”脊梁撑起一片天!绍兴历尽沧海桑田,看遍时代洪流。积蓄千年文化底蕴,涌现无数风流之辈,名士的正气傲骨,在岁月长河中绵延承续、经久不衰。这座城市从血液里散发着一“骨”不屈的独特韵味,那是一代又一代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傲然风骨,烙刻砖瓦,永嵌山水。

云销雨霁,终于是,彩彻即区明,古越即阅“骨”。

作者:王益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