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乡风情浓郁,素有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等美誉,为弘扬古越文化,传承“匠人”技艺,2月24日北海小学梅山校区204班“星梦队”走进中国黄酒博物馆,探索黄酒文化,体验传统非遗技能。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晋代江统的《酒诰》,队员们仰头轻读:“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虽不解其中之意,但一字一句无不渗透着古人对酒文化的执着探索与追求。
漫步前行,队员们来到了酒史厅,酒史厅以时间为线索,以文字、实物、3D模拟场景等形式多方位展示,使同学们了解了黄酒的起源、发展、演变。
展厅还摆放了各种酒及酒具。同学们被绍兴花雕所吸引,忍不住感叹花雕酒坛子不仅是装酒容器,更是一件艺术品。
再往前走来到了酒俗厅,这里让同学们了解到有关绍兴黄酒的故事和习俗:孩子出生的第三天要摆酒席,孩子满月时要剃头,家里要祭祀拜祖宗,摆酒宴请,还要向邻里亲友分送“红鸡蛋”,剃头时,有理发师用酒代水,给婴儿润发,再剃头,剃头完毕后亲友坐在一起同喝“剃头酒”。以前每当家里生女孩子的时候,要在院子里的树下埋两坛黄酒,等女儿出嫁的时候取出来,当她的陪嫁酒……在这里,小队员们知道了,黄酒不仅仅是爷爷爱喝的老酒,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与酒发生着联系,寄托着人们的喜乐哀愁!大家纷纷感叹民俗的有趣和深刻。
走着走着,一股醇厚的酒香味飘来,小队员们寻着香味走进了黄酒体验中心,在手工酒作坊里,老师傅给我们讲了古法酿酒工艺,从浸米、蒸饭、开耙、落缸、压榨、煎酒、封坛、到最后的贮存。老师傅还演示了封坛,封坛这一项工序也被作为黄酒非遗技艺,一直延承至今。队员们深深体会到老手艺人的工匠精神。最后“老酒糯米做,吃了变肉肉”。老师傅还让小队员们品尝了博物馆的特色—甜酒酿,队友们纷纷表示味道不错,想要买一点回去跟家人分享。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了解了黄酒的悠久历史,探索了有趣的酒俗文化,也见证了酿酒的繁琐不易,深刻明白黄酒的酿制技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因为正是这些文化,才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北海小学梅山校区204班 星梦队
指导老师:姚焕平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谢媛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