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鸡腊鸭腊大肠、糟鸡糟鸭糟白鲞......绍兴人过年,别有一番风味,家家户户都会自己浸米搡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年糕米刚出来的糕花,则被用来捏各种小动物,尤其是十二生肖及各种祭祀品。为了感受这份年味,正月初十,陶堰街道中心小学陶允宜中队中国龙小队组织开展了“寻传统手艺承匠心精神”的主题活动,找寻了邵家楼村中一位老人,通过学习,了解传统年俗文化。
蒸面团、揉面团
据他介绍说,现在的人因各种原因,都不自己动手搡年糕了,所以也没有糕花了,这次用了6包梗米粉和2包糯米粉来制作糕花,首先要把这两种粉搅拌均匀,上锅蒸,待蒸熟之后,开锅取出粉团,然后再通过不断的揉粉团,敲打粉团,再揉粉团,敲打粉团,使散漫的粉团揉捏成有劲道的面团,在揉捏过程中,会出现面团粘底的现象,只见师傅不慌不忙的进厨房倒了一碗食用油,偶尔在桌板上抹上一层薄薄的油,防止面团粘底。
分团子,捏动物
师傅将揉好的大面团分成多个小团子给小朋友,让小朋友感受刚出炉的面团温度以及揉捏出来的柔软及韧劲。
师傅先教小朋友学习了简单的祭祀动物——鱼的制作,寓意“年年有余”,见师傅将面团搓成圆条形,再稍稍压扁,并在尾部及背部压扁压薄,做出鱼尾、鱼鳍的形状。又拿来勺子、叉子、剪刀等家用工具,用勺子印出鱼头的圆弧形,用叉子在鱼尾、鱼鳍等部位压出纹路,最后再在鱼身上用剪刀一刀一刀剪出鱼鳞的形状,在我们眼花缭乱的同时,一条白花花的大鲤鱼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师傅的手上,师傅又用黑豆做了鱼眼,给鱼身上了点了“红胭脂”,使鱼变得更灵动了。
正在我们研究师傅的作品时,师傅又抽空做了猪、羊、鸡等作品,让我们不禁感叹师傅的快手。
展作品
同学们高举着自己的作品,乐开了花,有些早已按耐不住激动的心,一口一口的吃了起来,师傅还提醒到这个蘸白糖吃更美味。同学们一听这个,争先恐后的去撒白糖了.......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快节奏时代,很多传统技艺都被冰冷的机械化流水线替代,本土特有的年俗文化也在逐渐流逝,但勤奋刻苦的匠人精神却是被刻进了我们的骨血的。
陶堰街道中心小学陶允宜中队 陶乐瑶 指导老师:屠铁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丽丽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