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文理】溪下绿竹,镜里荷香

2024-02-25 22:21

来源:

“江南可不只有一溪风月”,江南常以春心掷我,仅一枝桃红都惹人怜,可当我踏入绍兴的四月,她却又氤氲起狡黠笑靥。“你可知,江南不只有一溪风月”,寄意寒星,铁肩担道义,生为人杰,巨笔着文章。铮铮脊梁撑起民族的风骨,却甘为人民俯首,一生的血泪化作乳汁,滋养莽莽神州。

提及江南,人们总愿意走遍各种知名的水乡古镇。在同质化严重的商业化旅游景区内一走,看完便觉得古人笔下的江南不过如此。直到走进绍兴,与商业化的古镇不同,绍兴融历史于自然。无需走进所框定的“古镇景区”,当你路过一座桥,诗句书画中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庭院石桥梦中故里便浮现眼前。绍兴乃水韵之都,而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老船夫撑着乌篷船,或独或群。看着斑驳树影,水波荡漾便心生闲雅之感;绍兴是烟雨江南,而江南便是人文的天堂,民居素朴,绍兴的人们就住在如诗般的古镇里。夜幕降临之时,温馨浪漫气息扑面而来:放学的孩童在石板路上嬉戏打闹,勤劳的老人在小河边上洗着衣服,桥边的邻里们用吴侬软语拉家常,河边的雨滴在纸伞中流转,从屋檐落下;绍兴是黄酒之乡,而酒带来的是醉忆的朦胧,喝一口老酒漫步绍兴,朦胧山水倒影在水中,不知是醉于美酒亦或是醉于美景。绍兴养育了鲁迅,而鲁迅风骨影响着这座城。柔美沉醉的江南水乡中,鲁迅先生提起比枪炮坚硬的笔杆,先生的为国为民的胸怀让这座城更坚强。

绍兴的特色在于我很难用一个具像化的时刻或地点定格。其特色不在某个特定的、规划好的、商业化的景区而就在每个需要用心感知的角落。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沈园桥下,春波漾新绿,可儿女情长怎敌家国大义;北方的故园,长得那一匹铁马痴痴地仰望,曲水流觞崇山峻岭,白鹅伸颈,藏笔走龙蛇的奥义;几度兴废的兰亭,映带左右的不是清流激湍,是文化传承的意义;兰亭不语,它只是连接古今,供后人瞻仰曾经的盛景。文气入瓮酿出黄酒的香醇,“三杯拂剑舞秋月”李白醉眼看剑,簌簌剑花斩落明月,蘸破的波光,作镜湖的潋滟,回鞘的剑气,撞破酒杯,要不然怎么连船桨荡起的波纹,都薰得人醉。也只有明月和美酒,才能引得你泼墨甚浓,但如镜的鉴湖下也暗流涌跃,龙泉宝剑在匣中长鸣彻夜:“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那一杯慷慨的黄酒,怎敌他心底离愁,我什么也带不走,只余一段日梦悠悠。

还记得,小时候自己总爱去看安昌古镇雾蒙蒙的河。站在桥上俯视江边,便会看见江面上腾起的白雾,好似一块轻纱。使人迷了眼,又似在仙境之中,亦真亦幻。走在古镇两边上,阵阵扑面而来的清凉之感,是夏日里独有的一份清凉。

有些闲趣的人,爱在黄香时买一张船票,登上那艘乌蓬船,慵懒地靠于窗上,享受晚风静默着的洗礼。两岸形形色色的游客,似乎与船上的你无关,好似与那深沉的河水融为一体了。秋夜风凉,穿着一件大衣漫步在水岸轻烟,穿过充斥着烟火气的摊铺,那是秋夜漫漫里的情怀。

绍兴的乌篷船是鲁迅眼中的江南,“你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原来我本身就在这大好江南之中啊!依山傍水,经济发达,胜过老舍笔下的济南。

这里人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水。要是突然到了那种缺水的地方,水土不服也是见怪不怪。在氤氲的雾里,山气弥漫,与碧水青天应和着好似一幅会动的水墨画。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江南,你会用什么呢?是温柔,是飘渺,还是发达。可在我眼中,她是大气的,端庄的。远到而来的客人很快便会爱上这里,她也是热情的。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作为一个浙江人,作为一个绍兴人,我认为,这里的一宛深情都在这天青色的水中了,它是江南,也是情乡……

作者:王乐怡(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作者: 编辑:金哲楠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