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酒浸枣子 浸出岁月芬芳

2024-02-23 16:46

来源:

酒浸枣子,素来是绍兴人酒席上的一道下酒冷菜。红枣或黑枣经过陈年老酒的浸泡,吸收膨胀,颇显丰满,而且色泽艳丽,晶莹发亮,变得特别糯甜,而同样泛着枣味的黄酒,喝起来也是更显绵密温润,成为一道既暖胃又养颜的佐餐美食。追溯酒浸枣子的历史,它的故事和它的口感一样丰富。

A最早古方

见于《齐民要术》

枣,与桃、李、梅、杏一起,自古被称为“五果”。《诗经》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句,《礼记·内则》也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故事,把枣子作为了灾荒岁月的“生命果”。

古人以大为枣,以小称棘,棘即酸枣。枣子经过千百年的培植,已形成红枣、圆枣、扁枣、脆枣、无核枣等300余个品种。遇到采收季,人们或用梯子攀援,或用长竿轻打,将采收掉落于地的枣子清除杂质,晒干皮软,再煮水一滚,待其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之时捞起,继续晾晒,待枣子色呈深紫油润,皮薄纹细,味甜者为最佳。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酒浸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制作方法:“新菰蒋,露于庭,以枣着上,厚三寸,复以新蒋覆之。凡三日三夜,撤覆露之,毕日曝,取干,内屋中。率一石,以酒一升,漱着器中,密泥之。经数年不败坏也。”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一石枣一升酒的比例,并将酒喷在枣上,再将枣放入瓮中,用泥封严的保存方法。不难看出,后世的酒浸枣做法就是按照这个古方。

B

香雪酒浸制

最能保存良久

“老绍兴”做酒浸枣子,一般选择红枣或黑枣,放进瓶后加满黄酒,习惯用加饭或元红,考究点的会选择太雕醉栆。等浸上一段时间,枣子的甜分析出,与酒混合,酒液黏度上升,形成酒液挂壁现象,这样就可以品尝了。同时,由于枣子稀释了酒精度,使酒液更显甘甜糯香,清醇芬芳,而且枣香和酒香相融相洽,两种浓郁风味更是沁人心脾。

绍兴古越龙山特级酿酒师谢守贤向笔者介绍,其实酒浸枣子以香雪酒浸制为最佳,保存时间也最为良久。据介绍,香雪酒是绍兴传统名酒,属酒类中高档品种之一,酒液呈淡黄色,清澈透亮,芳香幽雅,味醇浓甜,既具有白酒的浓香,又兼有黄酒醇厚甘甜特色。“用香雪酒浸的枣子,相当于是好酒配好料,自古就是天然绝配。为啥要这样做呢?主要是立春后天气回暖,用其他黄酒浸制的枣子都会遇到一个因酒精度低而发酸的问题,而香雪酒是以糟烧白酒代替水淋饭而酿制的一种双酿酒,酒精度通常在25~40度之间,糖度在15度以上,总酸0.55%以下,能够使枣子长期稳定保持在某种状态,而且越浸越好吃,即使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也不会坏掉。”谢守贤说。

C

酒浸枣子好吃

但要适可而止

古人云: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认为,“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每天吃几枚枣,能够调补脾胃,增加食欲,对女性来说特别利于滋阴益气,补血安神,达到养颜美容的效果。目前,以枣配伍的饮食已普及到面食、菜肴、茶饮、煲汤等类,而绍兴人习惯食用酒浸枣子的传统,其实是采取了药食同补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肌体消化吸收,促进细胞新陈代谢。

山西运城老农王东飞深谙越地这个习俗。每年入冬时节,他总会风尘仆仆地赶到绍兴,并携带来几万斤黑枣售卖,而这些颗粒饱满、果肉厚实的黑枣,也深受市民们青睐,纷纷买回家去做酒浸枣子,以至于老王每年卖完枣子总要感慨一番,衷心感谢绍兴市民的厚爱,帮助他解决了黑枣滞销的难题。

也有营养专家指出,酒浸枣子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特别是孕妇、肝功能异常、患有慢性病等人群应该谨慎或者避免食用。因为酒浸枣子含有一定的酒精和糖分,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体内血糖升高,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此外,甜滋滋的酒浸枣也有“后反攻”,要开车上路的驾驶员最好不要吃,否则一不小心就酒驾了。

照片为资料图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