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火场伸援手、救助溺水者……看到能帮的人、能帮的事 他都会上前帮一把

2024-02-23 08:44

来源:

“我曾经亲眼见过火灾酿成的悲剧,所以看到着火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救火。”回忆起一年前救火时的场景,朱鸿辉仍然记忆犹新,即便自己后来因此到医院治疗,也未曾后悔。

朱鸿辉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今年48岁。16年前,他和妻子来到柯桥区创业,从事纺织生意,如今已定居柯桥区柯桥街道。他为人热心,富有正义感,这些年来做了不少好事。在2023年第四季度“绍兴好人”评选中,朱鸿辉获评“见义勇为”好人。

奋不顾身冲向火场

2023年1月31日晚上7点多,朱鸿辉和家人刚吃完饭,突然听到楼下传来呼喊声。到阳台一看,原来是对面楼上一户人家着火了。起火的位置大概是厨房,阵阵黑烟不断从窗户里翻涌而出。

没有多想,朱鸿辉立即冲出家门,还顺便提上了楼道里的两个灭火器,奔向着火点。

由于对具体火情尚不知晓,朱鸿辉不敢乘电梯上楼,三步并作两步从楼梯上去。到达着火点所在楼层时,他发现业主似乎不在家中,房门紧闭无人应答。此时,楼道内已经浓烟弥漫,先他一步赶到的3名物业工作人员正着手打开消防水管,但或许是第一次经历火情,一时手忙脚乱,怎么也解不开。

朱鸿辉曾是工厂消防责任人,见此情形立即上前提醒,指导其中一人去寻找消防斧准备破门,另外两人继续整理消防水管,连接消火栓,自己则寻找起了最佳灭火位置。四人分工明确,很快就做好了准备。经过商议,他们决定通过楼道北面窗户向厨房喷水。

“四个人中我个子最高,控制水枪最方便。”朱鸿辉说,他主动请缨,抬着水管探出身去灭火。近半个小时后,明火被成功扑灭。此时,消防员也抵达了现场。

见到消防员到场,朱鸿辉便默默离开了。事后他才发现,因为光惦记着灭火,自己忘记做任何防护措施,吸进了好几口浓烟,肺部出现了明显的烧灼感。他瞒着家里人打车到医院治疗,幸好没有大碍,几天后完全康复了。

见人溺水机智施救

热心、善良、富有正义感……聊起朱鸿辉的为人,邻居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只要有事向他求助,他宁可停下自己手上的活,也会先帮我们解决”。

“‘爱管闲事’的性格,可能是受父亲影响。”朱鸿辉说,他的父亲也是个热心肠,在老家,不管是调解矛盾还是帮忙介绍对象,都乐此不疲。一开始,朱鸿辉并不怎么理解父亲的行为,认为自己家里的事都没处理好,何谈帮人。上世纪90年代,他在老家救起了一名溺水者,才真正理解“助人为乐”的真谛。

那是夏天的一个午后,朱鸿辉和朋友结伴去小溪游泳。到达溪边,他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

“前一天下过暴雨,水流很急,在小溪低洼处形成了一个七八米宽的水潭,因为水流不断注入的缘故,形成了一个旋涡,一名与我年纪相仿的男孩被困在里面,怎么都游不出来。”朱鸿辉说,如果自己贸然下水去救人很可能也被卷入其中,可如果跑去叫人恐怕会来不及。他急中生智,从附近捡来一根粗树枝,小心翼翼地探到浅水区,将树枝伸出去,待溺水男孩抓住,再用力往岸边拖,终于把人救了上来。

看到落水男孩获救,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后,看到能帮的人、能帮的事,他都会上前帮一把。

致富不忘反哺家乡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朱鸿辉初中毕业后便离乡打工,干过流水线工人、做过装修、开过车……直到2008年,在老乡推荐下,他来到了柯桥。但想要在一座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并不容易,朱鸿辉与亲戚合作,凭借肯学、肯干、肯吃苦的劲头,从租门市部卖布开始做起,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开办了企业。

“人不能忘本,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也要记得同乡人。”在外闯荡多年,朱鸿辉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谆谆教诲,小有成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乡作贡献。他建起乡贤群,邀请大伙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修路、建凉亭、修寺庙,每次村里有民生工程建设需求,他总是带头捐款。近年来,朱鸿辉累计捐款10余万元,在扶贫济困、提升环境等方面积极作为。

为家乡作贡献的同时,朱鸿辉也在想着为“第二故乡”柯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确实做到了。”柯桥街道柯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冬梅告诉记者,“无论是文明城市志愿者,还是平安宣传巡防志愿者,只要社区有需要,自己又有空,他就会来参加。”

“柯桥很温暖,很友善,我希望自己的行为可以感染身边更多的人,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共同缔造美丽家园。”朱鸿辉说。

(内容来源:新华社)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