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大雨倾盆,富盛镇乌石村筱玉家庭农场的张晓珍顾不上风吹雨打,忙着给大棚里的南瓜和西红柿加固围膜。她种植的新一批南瓜品种“翠栗5号”正准备采摘上市,她要在寒潮来临前做好相应的防冻抗寒措施。
今年春节假期,也是为了这批南瓜,张晓珍一直守在大棚里。正是她的这份执着,乌石村的大棚经营户们都叫她“南瓜姑娘”。张晓珍很乐意被这么叫,在她自己看来,南瓜就是她的致富宝贝。
绍兴南瓜PK杭州南瓜
“这叫涂抹法,用毛笔给一个个岔口涂抹药水,比直接喷洒效果好,就是费人工……”张晓珍给记者普及着南瓜防寒抗冻的一些专业小知识。
今年34岁的张晓珍是安徽阜阳人,在富盛乌石村承包了25亩的大棚蔬菜,其中一半种南瓜。乌石村有300多亩大棚地,像她这样的承包小户不少,但被称为“南瓜姑娘”的只她一个。今年是她在乌石村种南瓜的第7个年头。“昨天市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刚刚送来了一批新种子,我准备到3月中旬试种。”张晓珍说,两年前,也是农科院的试种种子“翠栗5号”让她如获至宝,如今再次送来试种种子,她甭提多高兴了。
试种,顾名思义就是试验性种植,这个过程很长,一般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张晓珍说,在她的大棚里正打着一场“擂台赛”,一边是绍兴“翠栗5号”南瓜,一边是杭州“胜利2号”南瓜。
眼见瓜熟蒂落试种结束,显然“翠栗5号”大获全胜。“翠栗5号的品种,今年至少让我净利润增收10万元。”张晓珍说,“翠栗5号”是前几年市农科院自主研发的瓜菜新品种,如今菜农们都在种这个品种。前几年她还种植了其他品种,今年绝大部分种的都是“翠栗5号”。她说,和传统南瓜品种比,“翠栗5号”成熟快、侧枝少、产量高,结出的果子一般每个0.5公斤左右,很符合本地人口味。尤其是侧枝少,帮她省去了两个人工的支出。之前试种了一批,发现亩产值在3万元左右,相较普通南瓜翻了一倍。“像这种天气,最明显的特点是抗病性好,投入成本低,算下来一年可以收获三五批。”
“南瓜小白”变身“南瓜姑娘”
想到今年南瓜迎来的大丰收,张晓珍心里美滋滋的。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她也不敢高兴过早。“现在很多单位食堂都还没有开伙,元宵节以后价格能够涨上去,市场才能真正打开。”张晓珍说,“产量高、销量低”,种植几年来,她也吃过不少暗亏。来乌石村的这几年,和很多其他自主创业的新农人一样,张晓珍也是慢慢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从“南瓜小白”变身为“南瓜姑娘”。
“我是顶着压力来创业的。家里人当时不理解,认为好好的一个姑娘,不去大城市找个稳当工作,到农村种菜,能有什么出息?”张晓珍毕业于山东潍坊学院无土栽培研究所,经过多方考察,2017年,她来到了越城区的大山里——富盛镇乌石村当起了一名菜农。“原本想种树,但培育一棵树少说得三五年,种菜几个月就能卖,不如种菜去!”
现实马上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张晓珍记得很清楚,她第一年到乌石村,租了10多亩地一股脑儿种上了南瓜。“当时完全是‘小白’。”张晓珍说,1300株南瓜苗因为天气原因一次死掉了近500株,因为是新手,也不知道去补苗,也没顾及种植时间的迟早。
为了增加实践经验,那时她几乎天天往别人的大棚里跑,偷拳头、学技术。因为看她是个小姑娘,还这么爱研究,其他的大棚农户也乐意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她还在网上买了很多南瓜种植技术及病虫防御的专业书籍自学。双管齐下,很快突破了一些技术瓶颈。
“南瓜种植是个系统性的活,从育苗开始就要叫得出名堂。”张晓珍说,对于南瓜种植的执着,让她得到了不少农校、农业局专家的技术帮扶。“现在我还拿到了农艺师高级职业技术证书呢!”张晓珍说。因为学得快、种得好,后来专家们都喜欢把一些南瓜新品种送到她这里试种、推广。
改变思路不断增收
种得好并不一定能丰收,山里的菜农不好当。张晓珍印象深刻,当时第一轮收成在清明前,卖出了每斤2.5元的好价钱。当第一笔进账1500元钱握在手里时,她内心特别高兴,盘算着一个月下来可以卖不少钱。可第二批、第三批南瓜上市时她马上傻眼了:清明后南瓜价格马上跌到了每斤1元、0.5元……
“我种的蔬菜品质好,但销路不行,有时甚至卖不出去生生烂在地里。家里人嘴里唠叨我,其实一直帮我找销路,只是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说起当初的窘境,张晓珍唏嘘不已,“最难的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否选对了路。”
得改变思路。“产品上市,越早越好。”张晓珍说,从全国的数据统计看,必须要做反季产品。首先她从技术上突破,种植的南瓜1月份就陆续上市了,这为她迎来了先机。现在,她的南瓜一年比一年种得早,12月份育苗,来年二三月份就大量上市了。等季节到了,再种些西红柿、哈密瓜等轮休轮作,避免了南瓜大量上市后价格下跌的踩踏。
去年年初,张晓珍终于“扳回一局”。从富盛镇政府那里了解到张晓珍的情况后,绍兴市邮政分公司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对她的产品做了质量把控,随后在越富邮生活馆上线了她的南瓜、番茄等蔬菜,还为她提供了特色展位。
农技专家的技术帮扶也越来越多。“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对大棚保温措施、光照管理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蔬菜品质更好了,销量增长近40%。”张晓珍以往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入驻越富邮生活馆后,增收明显。
干劲更足的张晓珍通过越富邮生活馆的乡村振兴工作室,办理了贷款业务,将蔬菜大棚扩大到了25亩。这个乡村振兴工作室就像个窗口,这种免费为农户开直播网络销售的模式,让她体会到了网络时代的零投入高效益红利,也为她这样的农村创业者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正如张晓珍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人生为棋我为士卒,行动缓慢我不曾后退一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