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璜村是“民情日记”发源地,多年来,村里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开拓了一条党的群众工作新途径,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嵊州调研考察时,对“民情日记”给予了高度肯定:“‘民情日记’访民舍、记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帮民富,确实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一种可信可学可行的好形式。”要求切实把“民情日记”坚持下去、深化下去。
多年来,雅璜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情日记”的殷切嘱托,切实扛起发源地的使命担当,以“民情日记”实践中心为载体,以数字化应用为抓手,让垃圾分类为未来乡村建设擦亮底色。
民情日记畅通工作的桥梁。“镇里每月都通过‘民情日记’下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的单,接到任务后,我们村干部就按照网格分头宣传,对于年轻的村民,就通过微信群宣传;对于年纪大的,我们就召开讲座和上门宣传。”村干部裘文明骄傲地说着。2023年一年,雅璜村共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4次,党员干部、村嫂等志愿者上门宣传30余次,宣传惠及村民1800余人。
数字赋能促进垃圾分类新风尚。在雅璜村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平台里,300多户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一清二楚。依托‘一户一码’,村民通过实体卡完成打卡。正确投放垃圾就有积分,错误投放就会形成记录推送给相关责任人,以此为依据跟进宣教、执法,形成投放行为精准溯源、积分精准发放、点对点精准宣教的垃圾分类治理新模式。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