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春走基层丨赶春记

2024-02-18 20:57

来源:

龙马精神勇争先                                                                                  

记者 林佳萍

壮阔征程催人奋进,龙的传人使命在肩。

龙年春节,我市不少项目和企业不停工、不停产,很多坚守岗位的人们用加码加料的奋斗画出一张张“敬业福”,展露出一处处“起跑即冲刺”的奋进气象。

人勤春来早。早行动、多干事,打开的是新局,迸发的是力量,提振的是信心。

今年是谱写新时代胆剑篇开局之年,新春开局更要把握时机趁势而上。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抓紧开复工,冲刺开门红;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吹响新年“新号角”;聚焦人心所向民生实事再加码……摩拳擦掌加速跑,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

凝聚精神力量,团结开创未来。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龙腾盛世迎新春,共襄伟业展宏图。在春日奋起的隆隆战鼓中,让我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不懈奋斗,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融为一体,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振奋龙马精神跑好“第一棒”,把赛龙夺锦的干劲闯劲贯穿全年,让奋楫图强的绍兴勇向未来!

春风送岗

记者 范文忠 通讯员 朱胜钧 摄

正月初七至初八,上虞区人社局组织上虞区5家企业携300多个岗位,远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招兵买马”,助力工业经济“开门红”。

一场特殊的茶话会记者

记者 周梦琪

春节,是招商人最忙碌的日子。正月初七,一场特殊的茶话会在滨海新区火热展开,12家重点企业代表共聚一堂,畅叙情谊、共谋发展。

被邀请的企业,都是近几年来落户滨海新区的高科技企业。春节前夕,新区招商二局局长刘晨就带着各招商小组走访了新区的多个企业,沟通未来发展计划。当天的座谈会上,滨海新区招商部门所有招商小组负责人也一起参加,双方就企业发展问题、政府服务政策和企业未来产业规划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之所以选择开工前把企业家聚起来,就是想了解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我们2024年招商提供更精准的方向。”刘晨允诺,如果局里可帮企业解决的问题,节后上班就立即帮办,若局里解决不了,节后第一天就要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法或对接部门,争取在企业增资扩产方面搭把手、送一程。

春节“黄金档”,招商不打烊。春节里,一场场“招商走亲”活动排满了滨海新区招商人的日程表,他们抢抓春节期间在外工作和经商的乡贤回乡过节的有利时机,提前筹备了招商引资活动,通过拜访乡贤、举行新春座谈、招商推介等活动,把春节变成“招商节”。

除夕夜,当不少人赶回家吃年夜饭的时候,刘晨又拉着招商团队走访了一位新昌乡贤,该乡贤目前是国内一家知名科技企业的投资部负责人,早在年前,刘晨已经和这位乡贤预约了此次拜访时间,双方就项目合作有了初步的意向,“虽然滨海新区已经有一家相关的企业,但是如果可以再引进一家,对我们‘补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刘晨说。

在前期沟通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招商组的团队为该项目最后顺利推进,忙碌了一个春节。“春节前后正是引企推介的黄金期,我们做好各个计划供企业参考,才能凸显我们的诚意。”招商运营部一组组长王真真说。

一根旺销的化纤丝                                                                                

记者 张诗纯

正月初五,不少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之中,记者走进位于柯桥区马鞍街道的绍兴柯桥恒鸣化纤有限公司,只见聚合、纺丝、加弹、动力等车间全部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各自的条线上忙碌。中控室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车间的实时监控,检修组人员潘庆伟正在查看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从1月26日起到现在,我们已经连续奋战20天,企业生产不停工,设备检修工作也不能落下。”潘庆伟说。

恒鸣化纤是我市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现有员工2600余名,2023年实现年销售额240亿元,成功获评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公司高级经理王雄方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依托生产线改造、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新产品研发创新等举措,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还通过落地新的生产线项目,扩大产能,形成了年产140万吨差别化纤维的生产能力。今年1月,公司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产销率达105%,销售额约9亿元。

为抢抓“开门红”机遇,今年春节,公司共有2100余名员工坚守岗位一线,赶订单,促生产,6条生产线中,有5条生产线处于满负荷运作。“春节前后这半个月,预计可以实现产值4亿元左右。”王雄方说。

生产热火朝天,关怀也同样暖人暖心。在公司成品车间,来自安徽的员工任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品的分拣和包装工作。“虽然要忙工作,不能回家过年,但公司推出了暖心房,让我可以把妻子和一双儿女接过来一起过年,这让我们心里很踏实。”任杰高兴地说。

“新的一年,对公司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起跑。”提起新年计划,王雄方说,当前,绍兴正加速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公司会继续把握当下产业发展的机遇,围绕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张珍贵的“全村福”                                                                        

记者 赵婧赟

树梢挂着火红的灯笼,手中拿着喜庆的福字,2月12日上午,随着快门“咔嚓”声,700多张面孔喜笑颜开,新昌县镜岭镇后染村的村民们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全村福”。

后染村是镜岭水库工程建设征地范围涉及搬迁的10个行政村之一。作为全省“十四五”期间库容最大、单体投资最大、移民人口最多的水利工程,2023年7月20日,镜岭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顺利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省移民办审核,标志着可行性研究阶段移民安置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对于村民们来说,要离开这片土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后染村党支部书记梁柏成感慨地说,村民们将告别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搬离居住了很久的房子,开始不同的生活。

为了帮助村民记录乡愁,梁柏成想到要为村民们拍摄“全村福”,用图像定格记忆。“后染村村民有1400余人,但平时长期居住在村的仅有300余人。”梁柏成说,因此统计人数、联系摄影师,成为筹备“全村福”的第一步。去年12月底,后染村两委干部就忙起来了,进村摸排人数、挨个通知村民,并联系新昌县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

拍摄当天早上7点左右,村口大桥旁、村里操场上,每个“全家福”拍摄点现场都热闹非凡。“这是我们第一张相对完整的全家福。”村民郑家乐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年前特地从辽宁赶回,“前一天还是我爷爷郑再根的八十大寿,拍摄这样一张全家福意义非凡。”子孙们围站在郑再根和杨秋燕老人身边,满屏的笑容和幸福。

一张张全家福,见证了珍贵的时刻,记录了乡愁,也温暖了后染村库区移民的心。“我们还打算编写一本村志,留住后染记忆。”梁柏成说,镜岭水库建设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村两委班子将尽力做好库区居民移民工作,为项目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优质的服务。

一间温暖的工疗室                                                                                  

记者 诸丹萍 实习生 王亿萌

“新年好!”“好久不见!”正月初七,诸暨市店口镇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工疗室,33名残疾人围坐在四张桌子旁,熟练地组装止水阀零件,相互间的新年问候声不绝于耳。身穿红色马甲的脑瘫小伙子小沈坐在靠门口的位置,用不太流利的话语告诉记者,他早就盼着残疾人之家开门了,因为这里不仅有小伙伴,他还能干活赚钱。

“很多残疾人能参加简单的社会劳动,但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在企业正常上班。”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何君平表示,为了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就业,这里自2019年成立之初,就设置了工疗室,店口镇及周边的爱心企业长期为残疾人之家提供劳动强度低、工序简单的手工组装产品,让生活在这里的庇护人员能够就业增收。

小沈自初中毕业后就长期待在家中。封闭的生活环境加之不富裕的家庭,让他性格越来越暴躁。4年前,他来到残疾人之家,在何君平等工作人员耐心地引导下,小沈跟着大家一起进行康复训练、劳动,脾气变好了,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上个月,我拿了400多元的工资!”双手残疾的小沈,组装零件的速度远低于其他人,但他一刻不停,“我希望今年可以多赚点工资,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小沈的愿望,也正是何君平所希望的。“2023年,残疾人之家的33位庇护人员共计获得了10.5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万”何君平说,这些年她不断地在对接企业,进一步拓展产品种类,希望为残疾人寻找更多、加工费更高的辅助性就业产品,确保各等级残疾人都有事可做。

为了让众多的“小沈”能劳逸结合,残疾人之家早已有了规划。集体生日会、春游活动、自理能力培训……公示栏上的娱乐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以残助残’活动颇具特色。”何君平介绍,他们会组织庇护人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帮助社会上的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等。

如何保障这些娱乐活动顺利开展?除了政策支持,社会各界也在发力,诸暨市爱心助残协会就经常为残疾人之家捐款捐物。前两天,身为协会会长的何君平就带头将获得诸暨市第七届“身边的道德模范”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协会,用于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一支特别的救援队                                                                                      

记者 侯嫣

听越剧、赏美景、看烟花……大年初一,嵊州越剧小镇里游人如织。在人群中,一些穿着蓝色救援服的人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有的在给游客指路,有的在搀扶老人,有的在帮忙抬婴儿车,他们的暖心之举获得了游客们的一片赞许。

“从2019年越剧小镇正式营业时,我们就在这里做志愿服务了。”今年50岁的沈学军是这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负责人,作为嵊州市蓝海救援队的队长,提到救援队中的伙伴,沈学军满脸骄傲。

蓝海救援队是嵊州市一支响当当的民间救援组织,参与过许多救援任务,成功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队员也从创立之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如今的500多人。沈学军始终认为,危难时刻,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团队里的成员也都有着同样的信念,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

“平时参与救援,节假日我们就会来做一些志愿服务。” 沈学军告诉记者,越剧小镇名气越来越大,作为家乡人,他由衷的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几天,越剧小镇里外地游客来的比较多。有的游客找不到卫生间,有的游客想找人帮忙拍照,还有的会来问去哪里就餐…… 面对这样的问题,沈学军和队员们都会一一耐心解答,有时还会直接带着游客找到目的地。沈学军直言,这样的志愿服务与紧急救援不同,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但做公益无大小之分,只要能真正帮助到别人,他都会觉得很有获得感。

今年,越剧小镇的烟花秀也很吸引人。当天晚上,沈学军和队员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他们及时提醒游客不拥挤、排好队,注意脚下安全。在游客们开心欣赏绚烂的烟花时,沈学军和队员们却在默默守护着这份浓浓的“年味”。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沈学军都将在越剧小镇提供志愿服务,这样一来,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但好在家人一直以来都十分理解和支持沈学军,这也是他做公益的最大动力。“家人会烧好菜等我回来一起吃。”说起家人,沈学军感到心里暖暖的,他说,公益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去帮助更多的人,他也希望自己永远是令儿子骄傲的父亲。

作者: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