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父亲的“慢”哲学

2024-02-18 14:52

来源:

“慢慢来,别着急。”这是父亲的口头禅,也是我多年奉行的金科玉律。

幼小我就是个急性子的人,做起事来总是毛里毛糙。犹记得,读小学时写毛笔字,班上的同学耐着性子,端坐在课桌前对着字帖一笔一画地临摹,而我就是静不下心来,在我的认知里,谁写得越快,那就代表这个人越厉害。可每当老师批改我的大字薄时,很少在字上打“红圈”。放学回家,父亲检查我的作业本时,哭笑不得地说道:“你的字就像蚯蚓,歪歪扭扭,太过心急,老师能给你评‘优’才怪。”

为了改掉我急躁的坏习惯,他别出心裁地找来一块40多厘米见方的砖头,将凹凸粗糙的地方磨平、磨光。然后在砖上划米字格。每当晚饭后,父亲先示范,手握毛笔,蘸着清水,在平展光滑的砖头上练字。开始,砖头的吸水能力较强,每写完一个字,水就被吸收了,但写到后来,由于滞留在砖头里的水分难以蒸发,写出来的字模糊不清了。这时,父亲总会提醒我说:“慢慢来,别着急,水干了再写。”反复对我说“颜筋柳骨”这句书法术语,还常引用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话来谈练字与做人的关系。正是按照父亲的话,我压下心中的浮躁,埋下头认真地练起来。等到一个学期结束时,回头对比前后学期的毛笔字,一种踏实满足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父亲是单位里的会计,他左手翻账本,右手修长的五指快速灵巧地拨动着算珠,耳边只听得哗啦啦的算珠响。但无论算得多准,他都要复核。他说,这过程虽有点儿慢,实质就是快。其实写字与做事同一道理,不要过于着急,即便再多的事,也要一件一件地做完。

刚开始学习写作时,看人家发表文章是那么容易,于是我又开始不淡定起来,心中充满郁气。看着我焦虑的样子,父亲劝慰道:“慢慢来,别着急。你才写几篇,不要和别人比,你只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好。”父亲简单的话语像给我焦虑的心绪上撒了点“清凉剂”,焦急的心慢慢平复下来。我按着“从易、从便、从仿”入手,再根据不同内容的轻重缓急和时效性排出“写稿计划表”,督促自己多读多记多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文章终于被刊登在报纸上了。当我的文章出现在报刊上时,父亲总是赞扬有加,还是重复着那一句老话,笑道:“你看吧,我说慢慢来,别着急,这话不错吧!”

父亲虽已作古多年,但他教诲的“慢”哲学,我一直铭记在心。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