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快过去了,发生在当下春节的各种新生事物令人目不暇接,也让我情不自禁回忆起儿时春节做客的场景。
在我们绍兴,常把春节走亲戚做客称为做人(音:宁)客。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是一年中最企盼最高兴的事了,不但好吃又好玩,还能拿压岁钱呢。
离春节还有十几天,孩子们便掰着手指计算日子了,大人们也开始与亲戚家约日子。那时还没有电话,只能通过书信相约。我家的亲戚主要是外婆家。外婆家在一个依山傍水名叫徐家溇的小山村,离我家有20里路,因怕书信在路上耽搁,便每到腊月廿日前后就写信相约了。按那时的习俗,正月初一是不能去做人客的,孩子们一早便穿上新衣新裤,在村里与小伙伴一起放鞭炮、劈洋纸玩;初二才开始走亲戚。那时没车,人们做客大都步行,也有乘船的。
因外公外婆是长辈,常常是我们先去外婆家。初二那天,母亲会雇一条小船,船舱里放一张草席,我们一家人带上礼品,坐在上面,一路晃晃悠悠。那时,礼品是很讲究的。给长辈的有糖包、桂圆或荔枚包;给小孩子的有香糕包、饼干等。用大草纸包成一个长方形的包,上面盖上一张红纸,用纸绳缚住,可以拎。小船沿着鉴湖划去,我和妹妹一边欣赏两岸景色,一边听祖母讲趣事,不知不觉中便到了外婆家。我和妹妹抢着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婆则笑眯眯给我们发红包,这是我俩的压岁钱。钱虽不多,也就五角,但对我们孩子来说,已是一笔巨款了。
做人客还有一种仪式感呢。外公招呼我们坐下后,外婆便先端上糖茶让我们喝下,寓意一年甜甜蜜蜜。然后搬出一桌点心,有瓜子、花生、年糕、粽子、麻团、荸荠、麻酥糖等,一般八到十碟,以及过酒的咸盘,如红烧慈菇、虾油鸡肉、鱼干等。我和妹妹最喜欢吃麻团了,蘸点白糖,既软糯又香甜。吃完点心,大人们坐着喝茶聊天,我和妹妹便缠着表哥带我俩去村后的山上玩耍。
中午时分,八仙桌上摆满了好菜,虾油鸡肉、萝卜醋溜鱼、麻蛤、鲞冻肉、蛏子、煎鱼、炒肉丝等等,桌子中间还有一大碗三鲜汤。来时祖母曾叮嘱过我,除了那碗煎鱼(又称元宝鱼)不能动筷,其余的菜都可吃。我们兄妹俩放开肚子大吃,外婆外公还一个劲地往我们碗里夹菜,我和妹吃到快撑破肚皮了,才肯放下筷子。
这是我一年中最盼望、最开心的日子!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可是亲戚间的走动却越来越少了,似乎春节做客已成为一种负担,有几家更是懒得自己动手烧菜了,便去饭店包一两桌菜,大家聚一下而已。有些家庭还采用轮流制,今年去老大家相聚,明年轮到老二招待,像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似的,哪像过去一样亲近热闹呀!
儿时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