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水青山画”到“蝉鸣稻香曲”、从“都市田园诗”到“幸福宜居景”,在浙江大地,深耕土地综合整治,正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各美其美的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实践样本正在形成。白杨村,位于安吉县孝丰镇,地处浙皖交界处。这个偏远的村庄,曾是全县有名的落后村,如今不仅依然山青、水碧、林茂,村民收入也从2020年的人均3.8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人均4.8万元。这些年白杨村利用村域资源特色,集成各项改革措施,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出自主创新品牌“春风·白杨”,通过强村公司推动村域内各类资源资产整合、提质增效,将自身打造成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山清水秀的“两山”转化示范标杆工程。
2018年以来,浙江省累计批准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12个,投入资金超3000亿元,覆盖4209个行政村,已竣工验收358个;42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试点。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村石东、石西两座矿山,因紧邻集镇,矿山周边尘土飞扬,影响周围群众生活质量。2020年,经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选址推荐,杭州国家版本馆成功落址此处,通过消除落石隐患、喷播复绿、覆盖主动防护网等措施,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对杭州国家版本馆主体建筑物周边山体进行地形整治及防护,对部分区域进行绿化景观施工。
杭州国家版本馆及其配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成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余杭深化实践的缩影。
浙江率先启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组织开展“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创建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新示范。浙江创新完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管理体系,矿山总数从上万家减少到目前的500多家,并建成绿色矿山243家。
浙江,不只有美丽的“绿色”,还有深邃的“蓝色”。以“蓝色海湾”整治为抓手平台,浙江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创造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新经验,努力筑牢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蓝色屏障。
2016年以来,浙江共申请13个国家“蓝色海湾”项目,创新推出省级“蓝色海湾”项目,生成全国首份海洋生态“体检报告单”,完成首份省域“蓝碳”地图。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