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产的是民生口粮,装的是天下安危。
浙江牢固树立“长期从紧过日子”的资源保护观,积极探索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深挖后备资源潜力的“浙江路径”,推动形成织密“人防+技防”耕地保护网、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等生动实践。开展“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探索“多田套合”改革,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挖掘生态造地新空间。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在绍兴市柯桥区鉴湖边,这里的村民将原来零散化、产量低、抛荒多的“巴掌田”化零为整,融合成片,让“小农田”华丽转身为“大画卷”,实现新增耕地1320亩,建成1580亩集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千亩方”1个,为城市水岸增添靓丽风景线。鉴湖边耕地的变化,背后是浙江多年持续高要求落实耕地保护的努力。
这些年,浙江省聚焦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将耕地保护落实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全过程,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开发运用了“耕地智保”数字化场景,对耕地实行严格管控,地面上全省有6万多名“田长”和巡查员加强巡查,半空中有1.49万个铁塔探头实行24小时监控。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已有86个县(市、区)完成集中攻坚阶段任务,基本实现“动态清零”。
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是“田长制”的全国发源地。自2016年起,永安村将耕地保护的责任落实到村级“田长”、网格员和“微田长”。在田长的带领下,永安村实施了农田和排灌沟渠改造、机耕道整修,守护了5000多亩良田沃土。在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村,村民们以“天巡地查”的方式巡查耕地,利用无人机每周对辖区内耕地进行低空拍摄,有效弥补人员巡查盲区,为巡查稻田“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