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记
龙腾四海汇力量
越牛新闻记者 何超群
东西南北中,绍兴年味浓。
阖家团圆,灯火璀璨,映照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也见证了绍兴儿女血脉相连的深情。春节期间,在外工作的游子们纷纷回到家乡绍兴,享受家庭温馨、亲情和美的同时,感受家乡的可喜变化,为家乡发展注入新能量。
璀璨镜湖
“绍兴越来越好,我们由衷自豪!”“走遍千山万水,我的家乡最美。”“创业何处去,家乡就是好地方。”……新春佳节,回乡的游子们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走乡亲、品乡味、访乡情,深度体验和感受“八八战略”引领绍兴新发展变化。他们仔细聆听亲朋好友讲述亚运盛会的激情,亲身体验家门口坐地铁去杭州的便利,漫步感悟美丽乡村的诗意与惬意……绍兴现代化建设的新面貌、新成就,让他们深深为之欣赏与赞叹。
家乡发展欣欣向荣,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是绍兴儿女共同的期盼。新乡贤是助力绍兴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的重要力量。结合我市“走访乡贤话发展”的工作部署,本报推出“新乡贤看新发展”专题报道。春节期间,多路记者奔赴全市各地,走访新乡贤,记录好声音,展示绍兴发展新成就,展现新乡贤的家国情怀,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五创图强、四进争先”强大合力。
张光宇:中尼发展架“桥梁”
越牛新闻记者 何丹
美丽诸暨
新春佳节,尼日利亚卡诺州华商联合会会长、绍兴市侨联副主席张光宇正忙着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们进行“头脑风暴”,他们打算通过AI技术运用,设计打造出一个能带着古城“出圈”的卡通形象。“它不仅擅长王羲之书法,还得会唱莲花落、讲阳明心学,让古城文化释放更多可能性。”张光宇告诉记者。
张光宇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和尼日利亚结缘,是在2004年。那时,因家中服装公司业务拓展需要,刚大学毕业的张光宇来到尼日利亚从事进出口贸易,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最早把尼日利亚商人带回中国从事采购的华人之一。2019年,张光宇被卡诺州土王分封为酋长,成为西非最大的民族豪萨族首个获封的外国酋长,主要负责加强中国商人和当地的业务往来。不少非洲人正是通过这位“中国酋长”了解中国、了解绍兴。
为了更好地架起中尼人民沟通“桥梁”,这两年,张光宇在国内参与了不少会议、论坛和高校交流活动,希望能够推动更多中尼合作项目落地。他尤其关注家乡绍兴,第二届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绍兴峰会、绍兴文理学院新结构经济学长三角研究中心年度课题工作汇报会上都有他的身影。“我也一直在促进我们绍兴市跟卡诺州的友好城市建设。”张光宇说。
张光宇所在的卡诺州共有四五千中国人,获封酋长后,他变得更加忙碌,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小到交通事故、解决华人绿卡问题,大到帮忙对接金额数以亿计的投资项目。这几年来,由于尼日利亚的中国商人逐渐增多,难免出现生意上的纠纷,于是,张光宇把“枫桥经验”搬到尼日利亚,成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我将继续起到一个‘催化’作用,协调商贸矛盾和冲突,推动中国商人和当地人民建立和平、融洽的良好关系,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非洲收获累累硕果。”张光宇对中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丁列明:好项目“留”给家乡
越牛新闻记者 林佳萍
嵊州市剡湖街道漩水湾边,一个由18栋高低错落的楼宇围合而成的花园式厂区格外显眼。这是上市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嵊州投资的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眼下,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投产在即。
丁列明在研发中心
春节前,嵊州乡贤、贝达药业创始人丁列明专程回乡考察,为项目正式投产做准备。丁列明,无论是在医药界还是企业界,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他响应国家号召降低药品价格,推动我国肺癌靶向治疗费用大幅降低;新冠疫情期间,他向3家医院捐款300万元支持抗疫……
这一次,他以绍兴乡贤的身份瓜落故土,带来大项目,为绍兴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我和夫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为家乡发展尽自己一份力,一直是我们的心愿。”丁列明说,近年来,家乡绍兴尤其重视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回乡创业一分子对此更有切身感受。
嵊州乡贤遍布海内外,在外乡贤企业达1.3万余家。近年来,包括丁列明在内的多位乡贤陆续把大项目、好项目“留”给家乡,这背后离不开绍兴服务和绍兴速度。
贝达药业(嵊州)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于2020年9月举行签约仪式,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项目注册、供地、规划和设计及相关审批流程,这让丁列明至今感叹不已。“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不仅推动项目顺利建设,而且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专项。”丁列明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绍兴不断完善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人才、科创等要素落户,这给了大家更多的信心。
“我会持续关注家乡发展,努力把贝达(嵊州)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一个高端医药创新和制造基地,助力绍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尽我所能为家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丁列明表示。
吕越:唐诗之路照现实
越牛新闻记者 俞颖颖 潘晓林
冬日暖阳下,天姥山上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大年初二,吕越带着女儿站在天姥山巅,极目远眺,感受“天姥连天向天横”的磅礴气势。“这是我第一次来天姥山,感觉李白的诗照进了现实。”吕越告诉记者,之前,对于天姥山的印象只停留在文字上,没想到现在已经实景化了。
1986年出生的吕越是北京河狸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在北京工作生活已经近20年时间。虽然离老家新昌很远,但吕越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前几年,天姥山上设置了云雾监控探头,吕越和家人时常通过网络观云海、看雾凇。
今年春节长假,吕越一家三口回到新昌过年,趁着天气好,夫妻俩带着女儿徒步游玩,实地感受家乡的变化。一家人去看了大佛寺景区的祈福灯会,颇感震撼,又去了石狗洞、水牛背、安山古道等地徒步,感受乡村旅游魅力。但大家最期待的还是去看天姥山上的新变化。
“高中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必背课目,印象实在太深了!”吕越说,古代文人墨客的朝圣之旅造就了一座文化名山,很多人虽然不知道新昌,但必定知道天姥山,天姥山成为不少人认识新昌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新昌县积极推进天姥山文化旅游区建设,2020年,发布了《“浙东唐诗之路”新昌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以“诗画风景·太白天姥”为主题目标,总投资约61亿元。根据李白诗歌提供的灵感,重点规划布局了“天姥十景”,目前已经完成了金银台、天姥云坪、金鸡台等景观的建设,李白的“梦游之地”正慢慢变成一个可听、可观、可游、可拍的实景地。
除了天姥山上的新变化,吕越坦言她印象最深的还有天姥唐诗宴。“真正做到了美食共文化起飞,叹为观止!”吕越说,第一次吃到天姥唐诗宴时,看到一道道从小吃到大的新昌特色美食有了诗意的名字,她特别开心,觉得家乡文旅部门的创意特别好。
“这个春节,走了不少景点,发现新昌的文旅产业发展很快,希望以后能更上一层楼。”吕越表示,通了高铁,来新昌旅游更方便了,以后将更好地宣传家乡,助力新昌文旅产业发展。
毛宇峰:旅港乡亲盼“乡音”
越牛新闻记者 何超群
“急着赶回去,香港方面的演出场地得尽早预订。”与家人匆匆团聚后,正月初五,毛宇峰又从老家绍兴赶回香港。
家住越城区的毛宇峰是香港超时代光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绍兴旅港同乡会常务副会长。这个春节,他和同乡会的同事们忙着张罗2024年绍港文化交流活动。
、
大学毕业后赴港工作至今已有近20年,毛宇峰虽然接电话时粤语、英语流利切换,但接受采访时却是一口地地道道的绍兴话。“这口乡音,在香港是满满地自豪!”他话峰一转说,“就像绍剧名角们,一开口就震撼全场。”
这些年,毛宇峰和绍兴旅港同乡会的乡贤们热心张罗港绍两地文化走亲活动,“越是家乡的的,越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越能唤起旅港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忆。”把绍兴传统大戏请到香港,为旅港乡亲们解乡愁,就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香港,老一辈旅港乡亲都特别喜欢看绍剧,很多还会唱绍剧。有一次,毛宇峰应邀参加“香港·绍兴周”活动,绍剧表演开始后,他被场下的一幕感动了,“很多乡亲看着看着眼睛湿了……”这泪水里,流淌的是满满的乡情,更有对绍兴发展的满满自豪。
“绍兴发展得越快越好,乡亲们就越发自豪!”毛宇峰感同身受。因为种种原因,毛宇峰已经有3年未回老家过春节。这个春节,他特地重走了一遍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古城,从阳明故里到徐渭纪念馆,再到蔡元培广场,一步一景,气韵生动,让人沉醉其中。那一刻,他想到的是,让更多的旅港乡亲们回到家乡,感受古城魅力。
“我们准备在今年四五月份邀请绍剧团来港演出。”他笑着说,“旅港乡亲都盼着今年能早点在家门口看绍剧呢!”除了把绍剧团请到绍兴,今年还要组织旅港乡亲游绍兴……毛宇峰说,港绍两地越走越亲,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工作,他乐此不疲。
吴鸿翔:“招商大使”助乡兴
越牛新闻记者 杜珊珊
一杯清茶,一盘瓜子,柯桥区柯岩街道春节“乡贤助乡兴”座谈会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开始了。正月初四下午,13位柯岩乡贤围坐一圈,畅谈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
吴鸿翔是其中年龄最小的,1993年出生,年仅31岁。身为上海维思资本有限公司合伙人,他每隔几周就会回到绍兴,有时是带着项目回来考察,有时只是回家乡走走看看。
“去年11月,绍兴市在沪青年人才联谊会考察团走进绍兴走访调研时,我带了6个项目回来,其中一个项目是做文创巧克力的,跟柯岩的文旅气质很搭。”吴鸿翔开场直奔主题,将手头契合柯岩发展的项目逐一罗列,看看是否有落地的可能性。
近两年,吴鸿翔成了柯岩的招商大使。去年4月柯岩街道第一届乡贤大会上,他现场认领了城市经济“三园建设”项目,利用手头丰富的人脉和项目资源,助力柯岩招商引资。
“三园”是柯岩街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载体,包括城市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鉴湖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国内地铁行业头部媒体运营商乐达传媒已签约落户鉴湖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除了风险投资的主业,吴鸿翔还身兼多职,包括绍兴市在沪青年人才联谊会联席会长、上海市柯桥青年精英会执行会长。其中,绍兴市在沪青年人才联谊会成员近500人,博士以上学历约占三分之一。此外,为凝聚发展合力,近年来柯岩街道积极搭平台、建组织,畅通与乡贤的情感联络和沟通机制,引导乡贤能人回归、资金回流、智力回哺。去年,柯岩街道在吴鸿翔的牵线搭桥下成立了柯岩街道上海乡贤分会。
“有组织在,我们同在上海的这些年轻人聚拢的时间多了,沟通交流多了,有好的资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家乡。”吴鸿翔说,上海是人才、资金、科技高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绍兴在对接承接上海产业和人才外溢上要更积极主动。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