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长三角室外滑雪场的数量、规模都很难与北方城市匹敌。《2023年度滑雪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黑龙江稳居雪场数量榜首,浙江、江苏的雪场数量分别为23个、22个,分别排在全国的第11位和第13位,与北方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不过,长三角近几年还是建成了不少室内滑雪场。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50余个室内滑雪场,包括滑雪模拟器场地,有约16块冰场、3块冰壶场地。
目前,长三角热门滑雪场所主要集中在浙江。位于安吉的老牌滑雪场云上草原、杭州的大明山万松岭滑雪场热度不减,连续几年登上携程滑雪口碑榜。
随着冰雪运动的不断升温,近两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在积极建设更多、更大、更好的滑雪场地。上海预计在2025年新建30处新的冰雪场地,同时,新建的滑雪场地向着度假、游乐、运动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出“滑雪+温泉”“滑雪+美食”等组合。如去年11月开幕的江苏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便是一站式冰雪主题度假目的地,集合了雪世界、时光境和运动公园三大主题体验;位于浙江杭州的启迪冰雪荣耀之城项目,也在今年1月底揭牌,将成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雪道落差最高、雪道最长、冰雪项目最丰富的室内冰雪乐园。
入场冰雪装备制造
滑雪运动的兴起,带动了相关装备的销售热潮。
天猫数据显示,近3年来,与冰雪运动装备相关的企业数量,也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长三角相关企业数量虽不多,但增势喜人,积极入场相关装备制造。截至2024年1月26日,长三角累计现存941家相关企业,2023年新增了206家,相比2022年同比上涨了37.33%。其中,江苏与浙江的企业数量较多,分别为313家、312家,上海与安徽则分别为138家、178家。
从注册资本量来看,上海集中了较多较大规模的企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冰雪经济相关企业的注册资本区间主要集中在500万元以内,占比为56.9%。而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少,仅占12.1%。上海、杭州算是亿元以上注册资本企业较多的城市,分别为17家、18家。
其中,上海的品牌最被看好。企查查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3年间,长三角冰雪经济企业共有3个品牌完成了3起融资,合计披露金额3000万元,且都在上海。这三家品牌都包含了“高品质”“高科技”“高机能”等关键词,侧重于专业运动保护产品,或是千元滑雪服装。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目前,长三角城市积极推动冰雪经济,建设冰雪运动场所,将更多资源带入冰雪消费与产业链条,以促进冰雪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据《解放日报》 作者 连俊翔 陈浚武)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