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记者在柯桥区安昌古镇看到,家家户户窗前廊下都挂满了“酱货”,来自各地的游客争相购买,“酱老板”们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生意特别好,自家酱的近万只酱鸭、2万斤腊肠和5万多只鹌鹑几乎销售一空。”在老蔡香肠店,店主蔡培贤边腌制鹌鹑边说,或许是因为“饭店+零售”模式,游客们品尝过后唇齿留香,纷纷忍不住带一份回家。
正在店内用餐的杭州游客陈漪告诉记者,自己祖籍绍兴,上世纪60年代跟随父母到杭州定居,小时候饭桌上的一碗酱肉蒸笋鲜香可口,她一直念念不忘。“没想到,我在这里找到了儿时的味道。”陈漪惊喜地说。用完餐后,她买了5斤酱肉、5只酱鸭,准备寄给无锡、天津的兄妹。
天下酱业无人不说绍,九州之内司厨鲜有不知绍。说到绍兴,不得不提起“酱缸”文化。安昌古镇是中国酱园发祥地之一,优质的酱油造就了风味独特的酱制品,每年冬至之后,家家户户的屋檐下便会挂起酱鸭、酱肉、酱鱼干,远远望去油光闪闪,令人垂涎,吸引一大批五湖四海的顾客采购。
柯桥区酱醉制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滕军康介绍,为擦亮酱制品这一传统美食金名片,打造“出圈”通道,安昌街道联合柯桥区酱醉制品行业协会,一方面深度挖掘酱文化,通过举办腊月风情节、让“安昌有礼”酱制品大礼包入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专柜等多种形式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护航产品质量安全,出台《安昌腊肠》《安昌酱鸭》团体标准和《全面提升酱制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促进酱制品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据统计,2023年安昌古镇酱制品产业产值达3.6亿元,累计销售额达3.38亿元。“如今,电商市场风生水起,我们计划进一步打造‘共富夜校’品牌,引导企业、工坊和经营户拓展电商市场,让绍兴酱制品‘飞’向世界各地。”安昌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