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守岁夜书香浓

2024-02-10 21:49

来源:

守岁夜书香浓袁家莉

  

  袁家莉

  除夕夜,老话有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在这辞旧迎新的夜晚,我总喜欢燃起一盏灯,与书相伴,守岁到天明。

  书香守岁,源远流长。南北朝时期已有人写守岁诗,唐代则蔚然成风。《全唐诗》记载:开元初,史青自荐诗才,唐玄宗以除夕为题出考,史青脱口而吟:“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听后,龙颜大悦,赞其奇才,当场授以官职。

  书香守岁,形式多样。每逢除夕,贾岛便拿出一年中自己所创作的诗稿,以酒脯祭之,是为:“劳吾精神,以此补之。”江南才子文征明在除夕也有类似做法的“拣诗”,其曰:“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清代杭州人王丹麓,年至除夕就用一把乌木做的量书尺,将当年所积累的“四方投赠诗文及诸杂编”叠一起,量书尺一比——“准以六尺上下,如七尺外为嬴,五尺内为绌”。清代经学家臧镛堂,每年除夕也要做一件事:“陈所读之书,肃衣冠而拜之。” 除夕之夜,以“祭诗”“拣诗”“量书稿”“拜经”等形式,既复盘一年所读或所写作品,也体现出古代文人对于知识的珍视,以及对新一年的期许。

  书香守岁,传承家风。清代杭州人沈廷芳在一套书上写下告诫子孙的跋:“《黄山谷集》,南宋刊本,吾家世藏,宋本仅留此种,是可宝也。子孙共善守之。”这正是对书香传家的最好诠释。在传统文化中,“读书积德”是被推崇的价值观,“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也是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历史上,无论是王孙公子还是贫苦百姓,除夕通宵读书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清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记载:“率以为常,惟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余日虽除夕亦不辍也。”即使是皇室贵胄,除夕也是需要上学的。在书香守岁的传统中,读书不仅是一种学问追求,更是一种家风延续。

  儿时,我也曾读书守岁。除夕之夜,父亲带着我和姐姐一起读书,直至夜里12点钟,堂屋里老式的新年钟声响起,窗外鞭炮震天烟花四起,整个村子为迎接新年而沸腾,我们在阅读中迎来新的一岁。父亲认为,读书辞旧迎新,是为新的一年系好第一粒扣子,一顺百顺。

  如今,我已经长大离家,但每逢除夕之夜,我仍会静心读书。在书香守岁中,我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更能够在书中汲取无限的力量和灵感。

  守岁夜,书香浓。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与知识为伴,在迎接新年的同时,也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 编辑:金哲楠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