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龙”珍异宝龙脉长

2024-02-09 20:06

来源:

战国白玉龙形佩。  (故宫博物院珍藏)

明·宣德青花龙凤盖碗

宋代镂空龙花钱

战国青铜龙形构件

清·沈树玉云龙轴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喜爱。悠悠历史之中,各类奇珍异宝、艺术作品上也留下了不少绝美“龙痕”,收藏于绍兴的各家博物馆内。

  300余件藏品“展龙姿”

  记者在绍兴博物馆里大开眼界。西晋青瓷龙凤纹盆、东汉龙虎神仙画像镜、明·宣德青花龙凤盖碗、清·沈树玉云龙轴、清·乾隆蓝釉描金龙凤盖碗、清·乾隆红彩升龙盘……一件件带着岁月沉淀感的文物珍品,在新年期盼中重绽光辉,展现着龙的优雅与气派。

  “有关龙的藏品,我们博物馆内共有300余件,以铜器、瓷器、玉石器类为主,明清时期居多,尤其是许多明清时期的绘龙碗盘,非常精致。”绍兴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史霖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了清代著名画家沈树玉的云龙轴,画中描绘着山云海浪之间,一条巨龙已翻腾而起,一条潜龙正欲向上的场景。二龙的表情憨厚生动,身上的龙鳞细致精妙,栩栩如生。

  而明代的宣德青花龙凤盖碗,手绘工艺精湛,尽显凤仪龙态,经典青花蓝色,纯净典雅,龙凤呈祥展现着古人制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寄托。

  据了解,早在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就开始出现在青铜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龙作为吉祥纹饰逐渐融入了古代建筑、陶瓷、织锦等艺术领域。在一些历史时期,龙还成为了宫廷御用的图案,在许多瓷器、玉雕和木器上都留下了精美细腻的龙纹。这些历史文物成为了龙收藏的宝贵遗产,也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而且古人还会将龙与凤、虎、蛇、龟等祥兽共同融入创作,让场景更加生动有趣,也有着吉祥如意、威严庄重等各类寓意。

  博物馆工作人员特别介绍了一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本地作品,如战国透雕龙蛇纹玉佩,以透雕双身龙一条和小蛇两条为主体纹饰,双身龙的龙首下衔方环,两条小蛇盘踞其上,整体造型精美,双面雕刻,琢磨细巧,极为巧妙地将龙蛇纹结合在一起。

  “玉佩细致的风格和蛇身上流畅的线条是和良渚文化玉雕手法一脉相承的,其玉质、纹饰、工艺具有鲜明的越地特点,应该是我们绍兴本地玉匠所制,并非中原流入,该玉佩是战国时期越国玉器之精品。”史霖赞叹道。

  民办博物馆“龙币”

  放异彩

  各类民办博物馆里,龙藏品也大放异彩,成为不少民间收藏家们的挚爱。在绍兴市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中,一些稀有小巧的民俗花钱币上,竟然细致生动地雕刻描绘着龙的图纹,令人惊艳不已。

  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馆长、绍兴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宝祥表示,民俗花钱,是钱币文化的衍生物,它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代,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观赏把玩、文化寄托等作用,龙纹龙韵更是赋予了花钱独特的魅力。

  “镂空花钱是花钱的早期品种之一,展现的龙文化精彩纷呈,品种繁多,倾注了古人对龙的热爱和崇拜。”陈宝祥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一枚宋代的镂空龙花钱,整枚镂空花钱完整刻画了一条正在张嘴啸吟的龙,悠闲若定,升降自如,威仪有加,形象丰满立体。据了解,镂空花钱往往有种动态之美,能表现或蟠或行或飞、或游走或扭转或腾越的各类龙姿。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成双结对,寓意美好,经常在古代各种器物上出现,钱币也不例外。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馆藏的清代龙凤花钱,正面为一条旋身而起、腾云升飞的龙,张口戏珠;背面为一只翩翩起舞的凤凰。龙凤花钱在当时用作婚礼压帐的礼钱,也喻示新婚美满,祈愿百年好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龙百科

  “龙纹古砖”

  惊天案

  不少藏品背后还有一些特别的故事。正如一批有着青龙纹饰的古砖背后,涉及2020年的一宗特大文物盗掘案。

  这个大案的线索,来自一个小小的盗洞。当年,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桃村的一个果园承包人在山上巡园时发现,果园里的地被人挖掘过,周边还散落着一些碎砖块和黑色编织袋。他怀疑那里可能是一处古墓,被盗墓贼下手了,于是报警。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果园实地勘查,并很快锁定了一辆小轿车。与此同时,派出所还请来浙江省和柯桥区的文保专家,对这个被盗疑似古墓进行鉴定,专家判断应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券顶砖室墓。随着走访调查的深入,调查人员发现,除了杨汛桥,兰亭、王坛、福全等地也存在大量盗洞。

  有关部门立即行动,最终顺利抓获犯罪团伙。2022年,所涉的8000多块古墓砖也到了新家——绍兴博物馆。这些古砖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研究绍兴人文历史、风土习俗、古代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帮助。如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砖特别偏爱用龙纹,有一种说法是,古人相信龙是可以接引逝者升天的神灵。


作者: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