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流感后反复胸闷气喘,浙江一女子竟被确诊……

2024-02-09 07:16

来源:

39岁的刘女士(化名)近日成了医院的常客。这3个月里,她因胸闷气急已经奔走了好几家医院,却一直未果。所幸,她的困扰在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得到了解决。

3个月前刘女士因为流感而患上了肺炎住院。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她康复出院。可这之后她发现自己渐渐地出现了胸闷、气喘。一开始只是运动后比较明显,以为是肺炎的后遗症,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症状不断加重,到后来走路多走几步就觉得气急。这期间她去过多家医院看诊,却一直没有找到病因,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然而她的气急胸闷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连带孩子都体力不支。于是她多方打听,决定去排查心脏方面的问题,10天前找到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廉姜芳。

廉主任详细查看了刘女士的病情。根据30多年的临床经验,她判断刘女士的胸闷气急并非肺炎后遗症引发。刘女士被收住入院。检查化验提示刘女士轻度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廉主任从这些蛛丝马迹中高度怀疑是肺栓塞,也就是说刘女士肺部的动脉被堵塞,肺内血流不畅,人体处于缺氧状态,因此出现了气急胸闷。

然而医生还需进一步追查导致刘女士肺栓塞的原因,如果不纠出这个罪魁祸首,刘女士很有可能再发栓塞。

廉主任介绍肺栓塞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脂肪、血栓、肿瘤、羊水、空气等。刘女士是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栓栓塞,这类栓塞比较常见的是老年人、高脂血症、长期卧床、妊娠期等,显然上述情况刘女士都不是。廉主任从刘女士的日常生活习惯着手了解,最终得知半年以来刘女士一直口服激素类避孕药。激素类避孕药可导致肝脏合成和凝血机制的破坏使得在体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导致肺动脉血栓形成。

之后医生立即为刘女士安排了肺动脉增强CT,果然是肺栓塞。明确诊断后,医生给予了精准的治疗。在抗凝溶栓的治疗下,经过10天的治疗,刘女士出院了。

“肺栓塞在心血管死亡原因中位列第3,仅次于冠心病和卒中。”廉姜芳主任表示临床上肺栓塞并不罕见,然而由于病因隐匿,一旦发病往往非常凶险,堪称“隐形杀手”。她提醒高危人群要注意防范肺栓塞的发生。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各个器官功能衰退,出现栓塞的概率大大提高。

2.长期久坐或卧床者:长时间久坐久站或卧床,全身血液循环减慢,会增加肺栓塞的概率。

3.肥胖人群尤其是合并高脂血症者。

4.妊娠期体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可能会诱发该疾病。

“此外患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人群,肿瘤、手术后以及服用避孕药、抗凝剂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规范用药,遵医嘱复查。”廉姜芳主任进一步补充,并介绍了5点预防方法:

1.饮食上要少吃高油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物、甜品等,可以吃些水果蔬菜、粗粮,以保障粗纤维的摄入。

2.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动脉硬化等风险,建议戒烟。

3.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尤其不要跷二郎腿以免压迫血管导致血流不畅。长时间乘飞机、乘车时要注意活动下肢,建议每两小时伸伸腿或者曲腿,按摩下肢。而避免不了长时间久站久坐,可以穿戴弹力袜。

4.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5.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

(越牛新闻综合自甬派客户端)

作者: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