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社区自习室内的四省联网“云自习挑战”。
2月6日,天蒙蒙亮,诸暨市浬浦中学高三学生许书勤没有眷恋温暖的被窝,而是带上书包和母亲备好的早餐,从璜山镇齐村乘上105路公交车。她的目的地是位于暨阳街道祥安社区的“云自习室”。和许书勤一样,4天里,浬浦中学共有94名“准高考生”主动报名,接受了一场跨省联网的寒假“云自习挑战”。
寒假里,加入跨省“挑战”
这个寒假开始前,浬浦中学任教高三的老师们收到了一批学生的“求助”。“高考临近,很多孩子来问我们,寒假在家如何获得在校一样的学习氛围,如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浬浦中学校长孙田宇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令他们欣喜,但是他们并不希望由学校制定程式化的寒假目标,交由学生“执行”。
2023年10月,浬浦中学成立了“微光一浬”学能中心,在学习能力提升方面,与全国多地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恰巧,一位来自山东的老师提出,是否可以组织一个跨省联网、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云自习班”,通过发起自愿报名的“云挑战”,锻炼寒假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议一出,多个省市的老师在群里响应,这与浬浦中学老师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商议,该校高三各班也启动“云自习挑战”报名,在自觉自愿、自我管理的原则下,近三分之一的“准高考生”加入了挑战。
“在为期4天的挑战里,学生需要为自己制定寒假自习任务日清单,每晚9点由各班班主任在线组织一次自习成果复盘会,每天统计各个学生寒假自学专注力积分。”浬浦中学副校长王惠丰介绍,活动结束后,学校学能中心将对学生进行专注力积分排名,“在这场挑战中,我们不比成绩,比的是谁更专注。”
“家、校、社”联动,促成“自习根据地”
2月6日早上8点半,祥安社区自习室的直播镜头准时开启。
大屏幕显示,跨省“云自习室”里不断有学生“冒头”,来自山东、广东、安徽、浙江四省的上百名学生各就各位,大家按照统一的作息时间,有条不紊地推进新一天的学习任务。记者看到,有人在默背,有人在整理,有人在做题。线上线下,除了“沙沙”的写字声和“刷刷”的翻书声,再没有别的声响。
为什么浬浦中学会在祥安社区设立一个“自习根据地”?这还要从家、校、社联动的渊源说起。
“祥安社区学区房较多,孩子多,工作繁忙的年轻家长也多。”社区主任杨春叶介绍,早在2020年前后,社区就已陆续启动公益课堂为家长排忧解难,每到寒暑假、周末,社区服务中心二楼、三楼的学习空间都会为居民的孩子免费开放。
作为社区在职党员教师,王惠丰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课堂服务。得知王惠丰任教的浬浦中学参加了跨省“云自习挑战”,祥安社区利用现有资源,主动为7名就近的学生提供集中自习场所。在浬浦中学“微光一浬”学能中心的指导下,社区教师志愿者还为学生提供学习专注力提升指导和训练等。
许书勤家距城区有20多公里,其实,她可以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家参加“云自习”,但她坚持起早赶来。“这场挑战,最终挑战的是自己。这里的氛围能让我更自律。”许书勤坦言,来到自习室的第一天是新奇,但逐渐感受到,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着,“偶尔抬眼看到天南地北的同学都在屏幕另一端埋头努力,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动力。”
“难得放假了孩子这么专注于学习”
2月6日傍晚,这场别开生面的挑战圆满收官。令孙田宇、王惠丰惊喜的是,在“云自习挑战”的驱动下,刚刚过去的4天,无论是在社区集中自习的学生,还是在家自习的学生,每天上传的自习任务清单记录详实,家长评价也颇高。家长陈燕玲说:“难得放假了能看到孩子这么专注于学习,生活作息也规律,挺好!”
在孙田宇看来,这是让学生“做自主、自觉的生活者”的一次有益尝试,“关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学习潜能,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有效样本。”
此前,浬浦中学就通过“微光一浬”学能中心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了多种尝试。有学生通过测评,针对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具体的改进方案,也有学生就某门学科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得到相应的学法指导。在个性化精准辅导的基础上,该校还实施了针对不同年级的共性化学能指导行动。如针对高三学生,已开展错题整理、规范答题、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