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发布,新昌县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入选,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家政托育领域项目。
“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是千家万户的幸福期盼,关乎民生福祉。当前,各地都普遍面临养老托育难题,新昌的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为啥能成为国家试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全省唯一,凭啥?
1月20日上午,58岁的俞阿姨带着孙子来到“羽林·拾光里”“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孙子在舒适的儿童活动区玩耍,她则在咨询老年学校的春季课程。“我们‘一老一小’都能在这幢楼里找到休闲娱乐项目,不久后孙子可以在楼下的公办托育中心上学,我则在楼上老年大学上课。”俞阿姨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场景。
近年来,羽林街道致力于打造全覆盖、多选择的养老托育服务圈,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托育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帮扶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类型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利、普惠的“康养+善育”服务,加快打造老年友好型、育儿友好型社会。
为形成养老托育全覆盖,羽林街道有的放矢地密织起一张服务网。在社区,打造集公共服务、文体娱乐、养老托育、议事协商、便民商业于一体的“羽林·拾光里”“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设置了老年学堂、长者食堂,建成了全县首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同时,做深做实“平台+志愿”普惠项目,新增理发、中医保健、智能药柜等便民服务项目,引入学后托管思路,开办“四点半学堂”,实现“一老一小”深度融合。此外,还打造多个“社区+邻里”活动之家,形成“1+3+N”城区布局,“1”即打造1个以“天天有课程、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聚会”为核心的街道级颐乐学院;“3+N”即打造3个社区级和N个邻里级活动之家,实现养老托育服务优质共享。
在农村,羽林街道充分利用村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等资源平台,引入“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健康体检、亲子活动、育儿沙龙、健康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满足农村“一老一小”等需求。
“老年人就餐服务是羽林街道高质量推进养老托育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我们已经在11个村和1个社区设置老年食堂,街道另有2个社区则实行配送餐模式,累计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送餐服务1320人次。”羽林街道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主任杨伟伟介绍。
新昌县卫健局基妇科副科长竺小洪表示,去年新昌已建成13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今年还将因地制宜,布局建设更多驿站点位。
标准引领,咋做?
羽林街道总人口约4.83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9478人,占街道常住人口五分之一;未成年人口约有7547人,占街道常住人口的七分之一。辖区内群众对养老托育服务有着迫切需求。
“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羽林街道党工委委员徐娴表示,通过标准引领,街道面向民生需求补齐短板迭代升级,让服务更周全、更精准、更易获取。
近年来,羽林街道梳理了“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工作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及相关政策文件,搭建了养老托育服务标准体系框架,通过组织养老托育服务人员培训、标准推广以及实施,优化工作方式,有效提升了养老保障质量和托育服务水平。不久前,我市还发布了《绍兴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导则(2023—2035年)》,为下一步全市进一步优化托育服务体系,加快保障普惠托位供给提供了规范指导。
羽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石磊认为,养老托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重在打好组合拳。“政府要制订标准,行业要设置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要有相应激励机制,此外,还需推动全社会一起关注。”石磊介绍说,羽林街道以专业有支撑、人才有梯队、建设有框架、队伍更稳定的要求全力奔赴。
羽林街道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21年就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40余人的标准化工作队伍,同时,引入在基本公共服务、养老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的专业咨询公司,在标准科学制订、实施宣贯、有序实施及持续改进方面提供专业支撑,在养老托育领域走出了许多“第一步”。
公共服务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我市更多领域标准的实施,将让公共服务更为优质、普惠、均衡,让百姓幸福更加可见、可感、可及。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