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诸暨市“引育留”一体发力,人才“强磁场”激发乡村振兴耦合效应—— 跃马扬歌 沃野是“远方”

2024-02-08 09:31

来源:

漂洋过海,“逆流”回村。90后海归村支书赵坚均在家乡诸暨市东白湖镇上英村找到了诗和远方。

组建强村公司、注册“上英园”5件商标、建设电商服务中心;结识“乡村CEO”,成立“上英园梦”共富工坊,链入诸暨小吃产业协会、农创客联合会等产业共富伙伴,打通“源头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销售”链;带着“上英园梦”农创项目,走出大山,登上诸暨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舞台……时光向前,沃野梦甜。

在诸暨,成百上千个“赵坚均”正在一起点亮乡村。这背后,离不开新农人的情怀与创想,也离不开地方政府以乡村振兴为基础构建的乡创人才体系。

如何让人才在乡村更有劲头、更有奔头、更有干头?诸暨市锚定“引才、育才、留才”目标发力扬帆,激发农业农村“双创”潮涌。

破局 乡创舞台新

一只蛋鸭的航天旅行,一个度假村的共富梦,珍珠粉衍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诸暨市第三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于今年1月24日落幕,众多参赛项目如一簇簇星火在“三农”领域发光发热。

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农村成功创业的女孩陈帅,也曾在这个舞台上把自己倾力打造的“玺田花园农场”分享给更多人。在互联网上为众人所知,在创新创业舞台上提升价值、持续成长,陈帅觉得,“舞台”的意义非凡。

惜才爱才的诸暨,还鼓励陈帅站上更大的舞台:2023年,她在绍兴市农创客助力“千万工程”擂台赛上获得一等奖,在第七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上喜获三等奖。如今,她的农场年均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已带动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20余人就业,由她牵头成立的“玺田”共富工坊,更是带动村集体、村民年均增收近80万元。

引才难,引农村实用人才更难,如何破局以增强人才的“吸附力”?

首先,诸暨为人才返乡创业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依托展示中心、重点赛事以及人才基地搭建“1+1+N”舞台,在绍兴市范围内率先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打造农创客产品展示中心和新农直播间,创建首批绍兴市级乡村人才创业孵化基地2个,数量位列绍兴第一。高标准举办三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赛事选拔人才,挖掘出农产品电商全链服务平台、玺田花园农场、航天育种蛋鸭新品种选育项目等30个优秀项目,银行给予其优惠利率授信。

另外,“接地气”的创业生态圈聚力成势。在枫桥镇枫源村和姚江镇山汀村,乡创人才“创业区”活力迸发。当地通过村集体集中流转闲置农房,打造集中式“办公+居住+社交”创客空间,实现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融合。为加强农创客之间,农创客与农技专家、龙头企业负责人等之间的合作联系,诸暨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积极发挥纽带作用,邀请10位社会责任感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创业创新导师指导成员发展,资源共享、经验共享的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与此同时,诸暨市连续多年出台大学生农创客奖补等系列政策文件,让政策围着产业转,产业围着人才转。联合诸暨农商银行开发“创客贷”特色信贷产品,累计补助资金460多万元(含省和绍兴市级补助),授信达5000万元,以金融“活水”为乡创“解渴”。

待才如宾,近悦远来。

玺田农场。

建构 培育抓手硬

聚力重点培育一批。聚焦返乡“新农人”、本土“农二代”、涉农“高校生”等核心群体,诸暨市实施市镇村三级农创客联动认定培育机制,推动农创人才组团进村、抱团创业,2023年新培育农创客413人。持续抓好农民继续教育,畅通乡村人才成长通道,依托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学历提升工程,累计招收学员2800余名。

坚持精选认定一批。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积极推荐从事种养殖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定,2023年已评定副高级以上职称2人。同步抓好乡村技能人才评定,在农业与乡村产业一线挖掘手工艺人才、种养加服人才、农村电商人才等各类技能人才,2023年已认定乡村工匠32名、工匠工作室3个,其中4人已被认定为首届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加之充分运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三级农艺师学院、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资源,莫子衿、陈帅、斯燕琼、庄园等一批骨干人才崭露头角,诸暨乡创人才“硬核实力”持续发挥。

随着乡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想要培强育优,摸清底数、分类施策是关键。

诸暨市已建成一个庞大的乡创人才信息库。按照经营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等类型进行详细登记并录入农创客信息系统,定期对系统信息更新、补充和完善,累计已录入高素质农民1054人、农村实用人才7011人。

“养鸭青年”赵广民是该人才信息库里的一员。就读硕士期间,因科研需要,他经常到位于暨南街道的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种鸭场采集实验样品。2022年硕士毕业后,赵广民加入国伟科技,着手开展绍兴鸭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短短两年,这个青年扎根诸暨沃土,在畜禽种源“卡脖子”问题方面取得质的突破,并通过潜心科研成功培育出优质白羽肉鸭配套系,带领团队开展公益技术培训,带动更多养殖户共同致富。

以赵广民为代表的乡创生力军在诸暨得以充分施展拳脚,与该市“全要素”集聚创新资源、“全周期”建构培育机制密不可分。

充分落地培训一批。诸暨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校地合作、政企合作模式,与本地高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田间学校等合作办学,提升培训实效。2023年,已结合农业产业实际,分别围绕农家乐经营、农资经营、粮油种植、蔬菜瓜果种植4个方面内容举办诸暨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4个,培训220人,举办省级高素质农民研修班1个,培训30人,同时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00人次。

诸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班仪式。

蓄力 人才生态兴

春节将近,为期6天的诸暨市首届农博会暨年货节吸引了6万余人次参与。活动中,诸暨茶叶公用品牌“西施石笕”与著名茶饮品牌“古茗”联合推出的限定款奶茶“西施美人茶”也迅速“出圈”。

这是诸暨与“古茗”合作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年轻创客团队助力公用品牌建设的一次有益实践。

针对茶叶、香榧、同山烧等特色产业开辟绿色通道,探索通过“双向选择”、“一事一议”等模式长留人才及项目——这被诸暨市农业农村部门称为“一业一才”机制,这样的机制抓手还有不少。

浙江米果果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照米、浙江长生鸟珍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阮华君、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马亚平等10多位著名企业家,常与诸暨青年农创客在“田间课堂”相会。来自农业农村领域各个行业的专家导师与年轻创客们结对,通过“农创大课堂”进行集中式授课和沙龙式研讨,帮助年轻创客成长。这是诸暨助力创业资源实现点对点共享的“一产一师”计划。

需要创业导师的加盟,也需要农技专家的一线指导。诸暨市借助农技服务推广体系,组建覆盖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畜牧、水产、植保、土肥、农机等方面的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农业技术干部与农创客基地的联系,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基地各类问题的“一地一员”措施,实实在在地为乡创人才、农民群众解题攻坚。2023年,诸暨农技服务团队已开展走访联系72次,协调解决农技方面问题27个。

叠加的利好政策通过“集中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等形式送到农创客身边,“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更让一批共富项目释放人才联动效应。

以农创客点亮乡村行动为契机,诸暨依托全市15个“共富直播站”,组织从事直播工作或有一定直播经验的楼畅、石武辉等农创客,为同山烧、香榧、茶叶、火龙果、黄桃、糖秧、团圆饼等40余款地方特色产品“带货”,拓展诸暨农副产品销量,带动农户经济增收。以农创客示范性基地建设为依托,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养殖户1650户,推广绍兴鸭养殖1400多万只,实现养殖户人均年增收3800元,被评为浙江省农创客示范基地;浙江米果果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支付周边剩余劳动力工资2000万元,被评为绍兴市农创共富基地。

旭日始旦,向新而行。诸暨市乡村振兴人才“引留育”组合拳聚智汇力,更多农创客正在浣江大地跃马扬歌、同频共振。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