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了编好研学课 她带队跑了3个多月运河

2024-02-08 09:29

来源:

绍兴黄酒的美名古时如何传播?1月31日下午,越城区中小学寒假一开始,浙东运河东浦段河畔就来了一群学生,他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围绕“越酒行天下,运河连古今”这一主题,用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开展研学。

一个点一蹲3个月

“同学们哟,嘿哟!加把劲哟嘿哟!不怕风哟,嘿哟!不怕雨哟……”在老师的拉纤号子声中,孩子们化身小小纤夫,齐心协力现场拉起了小船。这是他们的第一张研学任务单“小小纤夫助酒行”中的其中一项任务,学拉纤号子、拉纤,沉浸式体验古代运河上纤夫的工作。

在运河桥上,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打卡,在这个视角中,往下看是浙东运河,抬头看则是盘旋的高架桥,很是震撼。“同学们,交通是经济的命脉和文明的纽带。如今,我们的交通方式发达,变得立体、多元、便捷,而运河是旧时主要交通要道,在当时的条件下看也是很先进的。”绍兴市镜湖小学副校长赵建英为学生们讲解,她是本次研学游的带队老师,也是本次研学游课程的主要编写人。为了编写这套教程,赵建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浙东运河文化园这个地方,她就前前后后调研了3个月。

把运河文化和黄酒联系起来作为研学主题,是黄酒小镇研学基地给赵建英出的课题。这是学校与黄酒小镇的第二次触电。去年4月,越城区5所区属学校同5家研学基地建立联动合作关系,黄酒小镇研学基地和绍兴市镜湖小学成为研学共建单位,赵建英围绕着黄酒的分类、黄酒制作的技艺等内容带领老师和学生们开展过研学活动,广受好评。

运河文化成为东浦街道的热门话题后,围绕运河和黄酒的故事也顺利展开。“如果说鉴湖的水酿成了绍兴酒,那么运河的水则把黄酒推向全国各地。”赵建英几乎第一时间就把“越酒行天下”这句话定为研学游的主题。

“东浦是黄酒发源地,酿酒的人多,而运输离不开浙东大运河。在古时候,比起车马的颠簸,水运更合适把黄酒运出去,可以说黄酒和运河相辅相成,酒河互兴。”确认了主题后,赵建英把“行”作为研学游的关键点,同时又细分6个小研点展开。

场地里的一句话、一幅画都可以当作一个研习点。作为课程编写人员,老师们自己要首先吃透研学地点的一物一景。为了让研学游的课程更丰富、合理,赵建英带队和其余5名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先后多次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和黄酒小镇。

研学游要有全国视野

赵建英说,研学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一项巨大又细致的工程,在编写中既要考虑各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还要保证路线的合理和活动安全。

为此,她和团队对课程进行了多轮修改。比如,原本教程中设置了制作护酒神器的环节,但考虑到这样会让整套研学游的路线变得复杂,最后把这个点删除了;船只的制作,赵建英买了多套船模,找了不同的学生试着拼,最终确认使用乌篷船。为了让船只拼接更牢固,团队的老师试了胶水、不干胶等不同方式……力求做到每个细节的完美。

最终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便是6份研学任务单,孩子们根据任务清单,从运河园走到运河馆,再来到黄酒小镇,完成不同的任务,譬如拉纤、搭建避塘,学习“堰、坝、闸、碶”的设计功能,制作黄酒杯垫、酒瓶上的装饰绳结等。

赵建英告诉记者,这套教程的课时原本设置是一天,这次用半天时间让两批学生分别试课,在落地实践中看看实际开展效果如何。本次试课结束后,她和团队老师以及黄酒小镇等方面,会结合实际情况再次对课程和线路进行优化。

这次活动虽然是由黄酒小镇和镜湖小学联办,但瞄准的是全国市场。“越城的研学游市场,吸引的是全国各地的学生。这套研学游课程要普遍适用,也就是要简单易懂,换一个老师也能带队,才能让它真正得到推广。”她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